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在每年四月五日前后,表示春季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为清明节气。
中国传统从清明起的15天内每隔5天分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中可以见到彩虹。正如谷雨时节总是接连的下雨天,这是节气使然,而清明也是如此。
那这雨又是怎么来的?为啥多数是绵绵细雨呢?
按照成因,降雨分为对流雨、锋面雨、地形雨和台风雨四类,清明时节的雨主要属于锋面雨。所谓锋面,就是冷、暖气团相遇时的交界面。由于暖空气较轻,被抬升到冷空气上方,当温度降低后就逐渐冷凝形成降雨。
清明节气,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势力减弱,而来自海洋的暖空气占主导地位,暖气团沿着冷气团徐徐爬升,形成暖锋。由于暖锋移动速度较慢,一般会带来连续性降水,而不是突如其来的暴雨。这就是为什么清明时节“雨纷纷”,而不是“雨哗哗”。
除了锋面雨,我国南方地区还有可能会出现对流雨。春分后,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半球并不断向北移动,我国受到的太阳辐射增强,地面不断升温,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水汽冷却凝结,就形成对流雨。这种降水的范围小、持续时间短,变化较快。
如果恰好遇上冷空气,冷暖气流激烈碰撞,就会出现如雷暴、冰雹、短时强降水等的强对流天气。3至4月,对流雨主要在华南地区出现,到了5月,对流天气开始在全国地区进入高发阶段。
因此,清明时节下雨的天气特别多。春雨的变化还会影响土壤的水分,给农民的春耕生产带来方便。譬如小麦,春天到了,进入“返青”时期,茎和叶由黄变青,这时特别需要充足的水分。油菜也正是准备抽薹开花的季节,对水分的需要也十分迫切。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www.dbeile.cn/news/10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