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每年清明前后为何总下雨?清明当天下雨好还是晴天好?

每年清明前后为何总下雨?清明当天下雨好还是晴天好?

清明,既是节日又是节气,从节日的角度来说,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祭祖节日,从节气角度来说,它是第5个节气,气温逐渐升高,是踏青春游的好时节。

 

关于清明,大家常听到一句话“清明时节雨纷纷”,在笔者的印象中,我们这里每年到了清明节前后,基本上都会下雨,而问了其他地方的朋友,也说每年的清明节期间,当地降雨较多。

 

今年笔者所在的地方也不例外,4月5日是清明节,从4月3日就开始下雨了,一直到了4月6日,断断续续都是阴雨天气。不禁要问,每年清明节前后,为何总会下雨呢?有啥说法吗?

 

关于该问题,笔者查询了相关资料,分别从民间说法和实际科学的角度,来说说这件事。

 

民间关于此事,所流传的说法不一。第一种说法,“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后半句是“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前后下雨,代表的是逝去的人和在世亲人的眼泪,双方互相思念彼此,于是就下起了雨。

 

第二种说法,相传逝去的亲人生活在阴间,而回到阳间看在世的亲人时,不能见到太阳,如果是晴天,太阳照射下,是无法出来的,而阴雨天气,没有了太阳的照射,就可以在清明节期间看亲人了。另外,他们也不能走干路,只能走湿路,通过下雨,地湿了之后,就可以回来看亲人了。于是就有了每年清明节都会下雨的说法。

 

每年清明前后为何总下雨?清明当天下雨好还是晴天好?

 

而从气象学的角度来分析,清明节前后,是我国冷暖交汇的季节,北方的冷空气向南方推进,南方的暖湿气流向北方上升,两种气流相遇就会形成降水云层,很容易导致下雨。

 

但是,清明节前后并不是一定会下雨,形成降雨的条件有3种,分别是充足的水汽、使气块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要有较多的凝结核。三者缺一不可,如果其中一个未能达到条件,就无法形成降雨。

 

只是在清明节前后,降雨条件容易形成,所以,多个地方的朋友,就有了每年到了清明节,就会下雨的感觉。

 

每年清明前后为何总下雨?清明当天下雨好还是晴天好?

 

清明节当天下雨好还是晴天好?

 

关于清明节下雨的问题,民间也流传着不少农谚,有人说清明节下雨好,有人说清明节晴天好,那么到底谁好谁坏呢?通过具体农谚就明白了。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

 

这句农谚意思是说,如果清明节当天下雨了,那么当年庄稼会丰收。“雨星星”指的是下雨天气,“一棵高粱打一升”用了夸张地手法,来表达高粱的产量很高,而高粱也不仅单指高粱,还指其它的农作物。

 

“清明一场雨,好似秀才中了举”

 

这句农谚用了比喻的手法,意思是说如果清明节当天下雨了,那么就等于秀才中举,大家都知道,古代秀才中举人是很难得的一件事,通过该比喻的方式,来说明清明节下雨的珍贵。

 

如果仔细深究上述2句农谚的含义,指的都是农业方面。从农业种植的角度来说,清明节前后是庄稼春管,以及春耕春播的高峰期,而农作物的生长又离不开水分。老话常说“春雨贵如油”,可见雨水的重要性。

 

每年清明前后为何总下雨?清明当天下雨好还是晴天好?

 

对于小麦来说,清明前后是小麦拔节孕穗、抽穗的时期,消耗水分过多,如果水分供应不足,会导致小麦无常抽穗的情况,一旦小麦无法抽穗,田间有效穗数降低,直接影响着最终的产量,这是农户不愿看到的事情,所以,希望能够降雨。

 

而对于春玉米来说,清明前后也到了该播种的季节了,玉米播种之后,需要吸收充足的水分,才能够发芽出苗,如果田间过于干旱,玉米种子播种后,水分不足,导致无法出苗的现象,玉米种子出苗率降低,田间有效苗数减少,也会降低产量,严重的情况下,需要重新播种。因此,对于春播地区来说,也需要降雨。

 

所以,从农作物生长的角度来说,清明节降雨是好的。但是,对于要外出游玩的朋友来说,清明节晴天是好的,清明踏青游玩是习俗,如果遇到下雨天,会非常不方便,甚至会取消游玩的计划,而晴天则没有了该顾虑。于是,就出现了清明节下雨好还是晴天好的争论。

 

总结来说,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出现降雨天气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和地理位置、气候等有关系。至于下雨好还是晴天好?看从哪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了,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今日清明节(4月5日),我们这里是阴雨天,你们那里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