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在以“跨越”为主题的发布会上,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超长待机三小时,揭晓了可“媲美保时捷、超越特斯拉”的梦想之车小米SU7。为了适配汽车行业,雷军这次没再穿牛仔裤,而是换上了一套西装,立下多个目标──包括2024年小米智能驾驶进入行业第一阵营、通过15年—20年努力成为全球前五汽车厂商、挑战冬季电车之王等。
对于小米SU7的到来,资本市场起初报以了极高热情。12月27日收盘,小米集团股价上涨4.08%,收获了12月12日以来最大单日涨幅。这也是继小米14系列爆卖、小米手机在中国市场连续多周斩获中国品牌第一之后,小米再一次实现单日股价涨超4%。截至12月28日港股收盘,小米集团股价回落,报16.28港元/股,公司最新市值为4081亿港元。
发布会上,雷军不吝于对小米旗下首款量产车极尽溢美之辞。技术方面,雷军表示,小米全栈自研智能驾驶技术,第一期总投资33亿元,已经追加到47亿元;专属团队规模超过1000人;投入测试车辆超过200台;测试里程超过1000万公里。小米超级大压铸达到9100t,超过特斯拉上海工厂的水平,特斯拉刚刚在美国落成9000t。小米自主设计了大压铸设备集群系统,自研小米泰坦合金,雷军表示小米是国内唯一拥有量产自研合金材料的车厂。
另外,作为纯电池的基石,小米电池包占到汽车成本的40%甚至50%。雷军称小米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最高电压达871V,与()历时两年共同研发完成,采用CTB一体化电池技术。目前小米主要通过自建电池包工厂,在电池领域的技术创新,已申请132项专利,已授权65项专利。
按照规划,小米SU7将于2024年上半年实现量产上市。“小米SU7汽车正式上市还需要几个月,因为公司还需要做大量的测试来确保发布。其实,我们的车已经在小批量量产了,还需要最后几个月再做大量的验证测试。”雷军表示。
谈及首款车型的立意和选择,雷军表示,小米选择首款车为轿车,是因为做轿车比SUV难,小米选了最难的一条路。在他看来,轿车是汽车工业的“时代精神”。雷军希望小米要做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设计。
据雷军介绍,小米汽车设计目标涵盖了100项行业之最,但还需要几个月验证才能上市。“小米SU7没有准确地对标车辆,我希望做一辆能承载大家所有向往的梦想之车。在驾驶性等机械素质上,我们希望能媲美保时捷TaycanTurbo。在智能化上,我们希望能媲美TeslaModelS;同时还有最领先的科技和最丰富的生态。”雷军表示。
关于小米SU7的价格,雷军难得表态。他表示,小米SU7正在试产爬坡阶段,正式上市还需要几个月时间,新车将有两个版本,定价还没有最终决定。“不要喊9万9和14万9了(指小米SU7定价),不可能的,还是要尊重科技。”他进一步称,小米SU7确实有点贵,新车表现和配置的正常得40万元以上。但请相信,我们贵得有道理,在体验上一定会超过大家预期。
生态方面,雷军公布了小米汽车智能座舱,该座舱搭载高通骁龙8295芯片,基于澎湃OS技术,主要由“中控生态屏”“翻转式仪表屏”“HUD”、两个“后排拓展屏”组成,并支持苹果AirPlay及CarPlay。值得一提的是,小米CarloT硬件生态具备统一标准化接口、最丰富通信标准协议,以及存量设备轻量改造方案,将全面向三方开放。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www.dbeile.cn/news/10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