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写文章,心里真是五味杂陈,2018年7月加入党建助理员队伍,从此成了共产党员网的“常客”,细细品来,苦辣酸甜尽在其中。
“苦”:写作之苦,倍受煎熬。最初接触写作,于我而言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写什么、怎么写,“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抓耳挠腮谋篇布局,东拼西凑填充段落,这个过程就像薅羊毛絮棉裤一样,有时逮到一只“肥羊”能絮出一条“棉裤”,大半天时间,只求一个“审核通过”,还让我心里有点“小确幸”。一听“写材料”就浑身难受,每次写稿都是硬着头皮上,想来想去下不了笔,写来写去出不了彩,改来改去过不了关,而提笔能写是必须要具备的能力,突破这个阶段需要强大的定力和韧劲。
“辣”:辣味十足,知耻后勇。慢慢习惯写作,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搬砖”“码字”“薅羊毛”“絮棉裤”的完成“任务”过程。直到有一天,“应付差事”的投稿换来“审核删除”,面对直接的“否定”,心理有了落差,脸上有些辣。知耻后勇,勇而能进,放平写作心态,静思反省自己,找问题、求方法,关注时事热点,坚持常学、常写才能不断突破,让标题新颖、让结构清晰,既要自己看着舒服,也能吸引别人眼球,让文章提振精气神、增强感召力。
“酸”:辛酸过往,重燃。开始反思写作,让我有种重新“回炉”的赶脚,这是一个不断被否定、再逐步完善的过程。开始翻阅“小火苗”和“编辑推荐”的文章佳作,我坚信勤能补拙的真理,只有笔耕不辍,才能妙笔生花,相信量变会产生质变,8月份冲了十篇,两篇斩获“编辑推荐”,守得云开见月明,满眼辛酸泪让我不免有些激动。借鉴和学习无可厚非,但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想要表达的重点,确定主线、让文章有“灵魂”、结构有“骨架”。坚定必胜的信念,在磨炼中修炼自我、挫折中提高自我。
“甜”:相伴成长,品味甘甜。带着“脑子”写作,抓住瞬间灵感,注入自己的想法,静下心来深入挖掘身边的“真材实料”,用群众的语言写出基层的人和事,传递基层的声音,传播正能量、好声音。精心布局文章结构,认真打磨、反复推敲,在投稿《脱低致富路上的“红蓝绿”》后,终于燃起了期盼已久的“小火苗”,这是最有成就感的时候,也最能体会到写作带来的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把任务当平台,把责任当机遇,把“冷板凳”坐热,才能在写作的天地里实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