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态环境良好状态来说,他是一道坚实盾牌,将污染破坏抵御于千里之外。对于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来说,他是一把锋利尖刀,让侥幸欺瞒现形后无处遁逃。他是部里的钦差大臣,却时常“微服私访”;他是权威的断案专家,却往往不按套路出牌。他就是喻旗,环境保护部华南督察局督查三处的处长,至今已在环保战线奋斗了32年。32年来,他求真求精求变、专业专注专一,以鲜明突出的个人风格、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为人称道、令人钦佩。
01改弦易辙,入行环保见真章1982年,努力勤奋的喻旗考入了位于湖南省的吉首大学,学习化学专业。4年后,这位学业精进、“根正苗红”的大学毕业生被分配到了怀化市,进入到一家兵工厂工作。在很多人看来,这就如同捧住了一个旱涝保收的“铁饭碗”,可以一辈子吃穿不愁了。然而世事难料,当时中国社会正经历着激烈的变革,很快兵工厂开始转型,计划整体搬迁到岳阳市。走还是留?对当时的喻旗来说,是个问题。经过一番抉择后,喻旗选择了离开,跨界地来到了湘西州环境保护局,从事环境监察工作。喻旗说:“我也没曾想,自己在湘西州环保局一干就是22年。”22年里尽管喻旗变换过科室、调离过部门,却始终“事随人走”,监察工作不离不弃地跟随着他本人“迁移”,可见单位对他的认可和倚重。回顾在湘西州环保局的经历,喻旗说:“在多年工作中,有两件事是让我觉得最有成就感的,可以说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一个行业的状况,进而对一个城市或者国家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证明我们的工作没有白做。”喻旗所说的第一件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发生在2005年。在湖南、贵州和重庆三个省市交界的地区,活跃着大量电解锰生产企业,是我国电解锰的主产区,素有“锰三角”之称。虽然锰及锰合金是钢铁工业、铝合金工业、磁性材料工业、化学工业等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之一,能带来可观的效益,但是电解锰在生产过程中却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危险废物以及噪声,给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在2005年,环境保护部重拳出击,开展了一场电解锰行业的专项污染整治,而业务骨干喻旗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行动中的一名主力成员。“当时全国的电解锰企业大概有120家,我走访过的就有七八十家。那段时间只要是出差,我都会了解一下当地电解锰企业使用的是什么工艺,如果听到有比较好的,我就一定会让当地环保局的同事带我去工厂实地走访一下。全国的情况都了解清楚了,对一些污染企业也能有针对性地提供指导意见。我对很多电解锰企业都说过,如果使用先进的工艺,在减少污染的同时也可以帮企业降低能耗、节省成本。比如通过技术改造将电解槽架空后,一吨电解锰成品减少的耗电量就可能达到上千度,对于企业来说,收益非常明显。”喻旗说,现在全世界除了我国以及南非还保留有一条生产线外,其他国家的电解锰企业因为无法突破技术瓶颈,几乎都停产了。而我国的“锰三角”以及全国的大部分企业在那次专项整治结束后,都完成了富有成效的升级改造。从前粉尘飞扬的厂房现在都变得窗明几净,企业效益也稳步提升。“所以环保并不是让企业无路可走,而是助力他们走得更远、走得更好。”由于工作业绩突出,2006年10月,喻旗被环境保护部指名调任,来到部里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挂职结束后,部里为了留住这位得力干将,就将他调来了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现环境保护部华南督察局),期望他能在这里发挥更大作用。喻旗也是不负众望,果然在华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再接再厉、再书佳绩。喻旗所言的第二件令他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发生在2008年。有色金属采选冶炼是广西河池传统支柱产业,但是工厂采用的却几乎都是粗放式生产方式,在河池的铅锑冶炼企业,喻旗痛心地看到每一家都呈现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状态。“只要一下雨,那些工厂周边必然重金属超标,长期以来土壤和水都遭到很大污染,农作物超标竟然达到20倍,不下大力气整治真是不行了。”其实当地政府也并非坐视不管,2012年龙江河镉污染事件之后,广西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开展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的决定》,明确了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目标、时限和具体实施方案。但受多种原因影响,该政策却迟迟未曾落地,冶炼企业搬迁入园工作一度停滞。直到2017年,环境保护部开始进行中央环保督察,喻旗所在的督察组和当地政府共同努力,加大力度倒逼企业优化工艺转型升级搬迁入园,河池的铅锑冶炼行业才有了彻底改观。“当时有一位铅锑冶炼企业老板,比较有前瞻意识,舍得投入资金把自己的工厂进行升级改造,之后他们1家企业的产能就相当于当地全部8家企业的产能,而产量比8家加起来还要大。至此这家企业成为国内首家采用三联炉富氧双侧吹熔池熔炼技术的铅锑冶炼企业,这项技术也成为我们国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在全世界最领先的技术。而且最可喜的是,这个行业的绿色改造也带动了上下游周边行业和全市的经济发展,2017年,河池市有色金属产业产值同比增长了43%,工业经济指标出现了2012年龙江河镉污染事件后的第一次正增长。”一个行业的进步最终带动一座城市的经济增长,这样的结果确实令人欣喜,难怪喻旗把这一成绩当成自己人生中的一次重要履历,历久难忘。02独辟蹊径,揭露玄机眼光亮说到喻旗“微服私访”“不按套路出牌”,是因为比起很多中规中矩的专家,喻旗在多年的督察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富于个人特色的“断案”方式——独到的方法、创新的工具,看似简单却充满智慧。对于单一污染源的现场监察方法,喻旗概括为“看、听、问、测”四个字,在其中“看”又是涵盖内容最多也最容易发现存在问题的。所以每次去监察企业,喻旗并不急于进入企业进行直接询问或者开展常规检查,而是一定会悄悄先去企业周边走一走,看一看。听到这里,我禁不住向喻旗请教,那在现场究竟都需要看些什么呢?喻旗说,主要看六个方面——一是看纳污环境、二是看进排污口、三是看治理工艺与装备、四是看原辅材料、五是看生产工艺与装备、六是看环境管理。遵循喻旗所总结的规律,很容易就可以从一些现象中发现蛛丝马迹。比如工厂边落满粉尘的树叶、工厂旁植被枯死的山体、工厂里高于或低于水线水位的各种水池、工厂附近长有特殊微生物的排水口、颜色异常的排放口下游水体等等,只要细心观察,就会找到线索。“排污者之所以作弊不外乎就是为了省钱、省力、省事,所以他们至少会遵循其中的一个原则来进行违法排污,这样难免就会在环境中留下痕迹。而每到一家企业前,我都会花很多时间对它进行全面的事先了解,再结合现场的一些异样状况,对他们的违法事实就能掌握得八九不离十了。”认真细致的事前准备加上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成为了喻旗制胜的法宝。2012年,广东省连州市的星子镇发生了儿童血铅严重超标事件,当时大家一致认为污染的最大嫌疑者是位于当地的连州发电厂,很可能因为该厂排放的烟尘重金属超标。但由于测定烟气中的重金属含量难度较大,当务之急便是能确凿证明。“到达现场后,我让监测站的小伙子们爬上烟气大量飘散方位的屋顶,收集到沉降物,再从电厂附近采集一些土壤,分别做成分全分析,我自己则来到电厂里寻找线索。因为电厂排放的烟气至少有140多度的高温,所以到烟囱里采样是不现实的,我就在厂区四处转悠,一边走一边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获得一些其中的烟尘呢?还真是很‘幸运’,走到烟气排放管道一个转角接缝的地方,正好有一撮烟尘掉到脚下,我马上把它们收集起来,让技术员也做一个成分全分析。结果数据显示烟气沉降物、周边土壤和工厂烟尘中重金属的比例是相同的,这样就获得了确凿的证据,证明污染确实来自于连州发电厂。”连州儿童血铅严重超标事件曾轰动一时,受到各级领导的重点关注,但寻找到破案重要线索的喻旗,却只其归结于“幸运”二字,而且无独有偶,还有另一件事,他也认为是当属一种“幸运”。“有一次我们在企业的周边寻找排污暗管,找了很久都没有结果,后来我站在水沟边,正好有一道阳光照下来,我一眼就看到了水沟下面有一个暗藏的排放口。对我们来说最难找的就是这种‘沟下沟、管下管’,特别隐蔽,当时很‘幸运’遇到正好合适的光线,一下就发现了。”谦虚低调如喻旗,不说能干,只讲“幸运”。但明眼人都清楚,这种“信手偶得”的背后蕴含的无非都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辞辛苦的积累、独具慧眼的求索。而除了自己的敏锐嗅觉,喻旗还有一些随身的秘密武器,比如“立竿见影”的温度计、“指哪打哪”的钓鱼竿。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www.dbeile.cn/news/4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