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人自媒体时代,人人如何自媒体?
自媒体创作从尝试到放弃你用了多久?
去年,2020年,正是我在某外企工作的第二年,在那前一年,我还为自己在三十岁混进外企感到庆幸,想着往后就准备养老就好。
2020年初疫情刚起时,一连几个月远程办公不用去现场开会,老家的朋友们都感叹:“真好啊,拿着一线城市的薪资,住在十八线村里。”有好些瞬间,我有种错觉自己已经开始养老了。
直到2020年中,等各部门裁员的小道消息经过曲折的传播终于被我获悉,我才开始感受到眼前面临的困境:大龄未婚未育,没有专长技能,简历上看似丰富的工作经历不过是大量初级岗位的无序堆积……
那时候,失业焦虑开始滋长,开始思考如果离职下一份工作应当何去何从。
作为一个长期阅读爱好者,自媒体写作的想法开始出现在我的尝试方向中,自认为是一个相对比较有执行力的人,说干就干,很快就完成各内容平台的“入驻”。
一天天,我脑海里开始升起了幻想带来的催眠,自媒体变现后,更宽广的财富自由和人生自由……
紧接着,各种写作课程也纷至沓来,占据了我的手机电脑。
有的课程注重平台规则解读;有的课程注重高频打卡;当然也还有课程简单粗暴以标题党为集训目标……
似乎每系列的课程在学习的时候内容丰富,但学完过后一直没有能建立一条自媒体写作的通路。
直到一年后,偶然阅读到《学会写作——自我进阶的高效方法》,有种恍然大悟,自媒体写作应当从这里真正入门。
作者粥左罗三年写三百万字,赚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一百万,作为平凡农村出来的大学生,他让人们知道。靠自媒体写作实现人生逆袭还是可行的,当然,方法和努力都是缺一不可的。
总结来说,这本《学会写作》可以作为新手开始新媒体写作的完整指南,它几乎回答了新手上路新媒体写作会遇到的各种问题。
02. 自媒体写作没有看起来的那么简单
但是,好在也没有想象得那么的难。
在没有开始自媒体创作时,许多的具体的问题,都是我们所无法预想到的。
比如,
2.1 公开写作对很多人来说并不简单。
我和身边不少文字爱好者都经历过这样的心态,总觉得写的不好,原来在脑海里那么有味道的话题,鲜亮的想法,一旦落笔成文就总是格外的笨拙。
为了强迫自己,用被迫打卡的形式,非常“不情不愿”的发出几篇文章,然后打卡约束构成的行为治疗一旦停用,立刻打回原型。
说真的还是没有真正静下心来去思考过,总是妄想着在一开始尝试的时候避免公开,想着朋友们看到自己的文章时,就是一篇漂亮的作品。
《学会写作》的第一章便强调公开写作的重要性,事实上跳出我们主观上的“害羞”,公开写作有更多的收获值得我们期待。
在公开的情况下:我们可以:
借助外部的压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标准;
——粥左罗《学会写作》
其实很多人都有写作的习惯,但是很多的写是很个人的体验,而自媒体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过于个人的“随性”写作,并不能满足自媒体文章的需求。当我们去公开自己的写作,便会考虑它应该有结构有立意。
借助外部的反馈,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
——粥左罗《学会写作》
泰戈尔说:“你看不见自己,你看见的不过是自己的影子。”
许多时候我们并不自知,更多是从他人的反馈中更具体的了解自己。文字表达也是如此,他人的反馈中的自己更接近于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模样。
借助外部的鼓励,驱动自己长期写下去。
——粥左罗《学会写作》
我们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写作,往往背后有着比较复杂的心理机制,不喜欢文字曝光了自己,或者有种被嘲笑的担忧。然而正如粥左罗所言:
你要知道,别人没有时间笑话你。
——粥左罗《学会写作》
而事实上假使我们公开自己的写作,常常是可以收到身边朋友中的读者的鼓励,说不定你就做了他们一直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当我们准备好一个平和的心态可以开写时……
2.2 写什么是一个终极问题。
《学会写作》告诉我们,对于新媒体写作要认知到,写作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不是为了写什么而写什么。
所有的写作都是有目的的,我们只是借助写作去达成那个目的,也许是说服读者认可某个观点,传播某些故事/信息,以及很大一部分是分享我们自己的情绪让他人了解(虽然可能很自我的需求,我们需要一些技巧才能实现自己的表达实现。
找到自己写作的目的的过程,叫做选题。
书中分享到,作为一个想写作的人,
你对这个世界要有点意见。
——粥左罗《学会写作》
在这个前提下,作者总结了三大选题的底层逻辑,我们可以从这三个维度来审视自己的选题:
1. 覆盖人群:多少人可能会阅读
2. 痛点程度:阅读时有多大的共鸣
3. 社交原动力:多少人会主动传播
——粥左罗《学会写作》
在基于底层逻辑深入分析,作者还提出了五个选题小技巧及五条实用的日常选题路径供读者参考。选题毫无思路时,不妨翻翻手册。
当我们完成了内心的建设,又有了一个选题之后……
2.3 文章从何产出?
标题+素材+结构=文章
这个道理看起来如此的朴素,就看我们如何步步为营,做好每一个步骤。
文章没有流量,问自己,用心起标题了吗?
文章没内容,问自己,是否搜索整理足够的素材,是否有足够的阅读输入来支撑输出?
文章内容多而乱,问自己,考虑过文章结构吗?
尤其是结构,我们刚开始写作,缺乏足够的反馈的时候,往往会忽视,总以为选题也好,内容也多,就应当得到认可。
而实际上……
2.4 文章不是信息的无序堆放
读者而言,读者是有思想有情绪的,读者也珍惜自己阅读文章所花费的时间。
文章发布平台而言,不少内容平台,阅读完成率都是判断作者创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如果读者多半没有读完便关闭了文章页面,则可以判断作者的文章质量不高。继而给到作者的流量会越来越少,作者开始觉得自己写的东西并不符合主流喜好……最终导致作者没有动力再写下去。
于写作者而言,没有一个清晰的结构,常常会让我们写着写着不知道接下来写什么,分明有很多话要说,可是接下来说什么呢?
《学会写作》中便分析了建构文章结构的方式,例如至少可以是:
问题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
分解
……
——粥左罗《学会写作》
作者总结了14 个层次,足够我们应用到一篇文章结构的建设中去。
一个足够严谨的结构+必要的素材+有效的标题,我们便足以完成一篇文章。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粥左罗《学会写作》
正如开始写作时的心态建设,不要苛求自己一开始就能创作完美,在完成到完美之间,合理存在一段练习和精进的过程。
03 写作是一件自主的事
无论方法如何好,总得实践了才有成效。
正如粥左罗在《学会写作》中对“如何迈出写作第一步”的简单粗暴的回应:
别废话,直接开始写
别废话,直接开始写
别废话,直接开始写
——粥左罗《学会写作》
去写了,就会发现自己还缺什么。
高频的刻意练习,才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就在前两天我的前同事小林也走到了我去年的同款焦虑中来,她报名了某七天写作训练营,课程承诺打卡达标全额退学费,不过这当儿她正和我抱怨这些课程收割了她的智商税。
”原本想着只是每日打卡一篇文章而已……“
我深知一个人从零到写作,是一个过程,我向她推荐了《学会写作》,静下来读完会找到写作的感觉。
而她的回应是”现在看完一本书有难度诶“
看,她根本没有做好准备成为一个自媒体写作者,她只是被天花乱坠的变现打动了。
《学会写作》让我觉得想推荐给伙伴们的一点是,相较大量的速成自媒体课程,并不是在一开始的时候不断强化学习者对于变现的渴求,而是着重从我们为什么写作开始、探讨怎么写作、分享如何持续练习提升,让写作成为我们的能力,同时也与生活相融入。
当然,作者还是在书的最后末尾对写作变现的方法和技巧作出了梳理。
没有传播就没有价值,新媒体时间,我们要学会用平台放大我们的能力,借力关键传播节点,运用数据分析,不断优化传播能力。
而传播、变现的前提是,我们先写出了自己的文章。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www.dbeile.cn/news/4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