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汪玉凯:数字社会的形态及其发展趋势

汪玉凯:数字社会的形态及其发展趋势

↑↑点击上方名片,关注“中国社会治理”公众号

汪玉凯:数字社会的形态及其发展趋势
汪玉凯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第四届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此文系作者在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数字治理分会成立暨数字治理座谈会上的主旨发言。

中国数字社会建设这些年成效明显,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超过了70%,网民达到9.8亿人,网购、移动支付都处在全球领先地位。特别是在这次新冠疫情防控中,大数据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对数字社会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比如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提供智慧便捷的公共服务,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方式创新,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构建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推进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等,这在一定意义上为未来的数字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

01
数字社会的形态及其特征
汪玉凯:数字社会的形态及其发展趋势

提升数字社会治理能力,首先要对未来数字社会的基本形态及其特征等有清晰的认识。数字社会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度融合的社会。这种深度融合集中表现为五高:即高度被感知的社会、高度互联互通的社会、高度被精准计算的生活、高度透明的社会和高度智能化的社会。支撑数字社会有三大技术基础,即数字化基础上实现万物感知,网络化基础上实现万物互联,智能化基础上使社会更加智慧。感知、融合、共享、协同、智能是数字社会的基本属性。

数字社会的内容十分宽泛,涉及到诸多领域。集中起来可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数字民生,包括医疗、教育、养老、社保、就业等民生服务。二是数字生活,包括人的工作、生活、出行、社交、安全、尊严等,人工智能有可能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构建数字生活。三是数字生态,优美的环境和可持续的良好生态。四是数字服务,基于市场的数字化服务和基于政府的数字公共服务。五是数字治理。包括各类组织自身治理、政府与社会的协同治理,其中数字政府处在核心地位。

数字社会的主要特征。一是社会组织智能化。各类机构组织要通过三化融合,即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通过三化融合在功能和结构上将普遍实现智能化,比如说智能医院、智能学校、智能政府、智能家居,这是一个属于机构和组织形态的智能化,是社会的细胞。二是社会运行智能化。这个社会运行智能化是在“三化融合”的框架下,整个框架运行智能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如智慧交通,智能汽车、无人驾驶、智慧医院、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能制造、智慧商务、智慧生活,整个社会运行的智能化。三是社会成员自身智能化。比如说在智慧社会当中的个人,首先要自身的智能化水平快速提升、融合。智能手机快速普及,信息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本身就说明了一个社会成员个人自身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四是参与运行中的人本身被智能化。比如说身份证、银行卡、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区块链技术,这些技术广泛应用以后每个人被智能化了。摄像头、活动定位、行动轨迹、行为数据被广泛收集,大数据分析无处不在,每一个社会参与者都被智能了。

汪玉凯:数字社会的形态及其发展趋势
02
数字社会到来给国家治理带来挑战
汪玉凯:数字社会的形态及其发展趋势

这个挑战是全方位的,首先智慧社会到来有可能对人类活动带来巨大冲击。

第一,大量工作岗位被人工智能、机器人所替代,对社会就业形成冲击。比如说无人驾驶,可能导致驾驶员失业;智能制造使一大批作业人员下岗,被机械所替代;智能商务使许多从事简单单位,酒店管理员,服务员很多人没有工作了,无人商店不需要服务员了。

第二,社会普遍互联和高度被感知有可能给社会带来冲击和巨大风险。比如说人与人互联、物与物互联、人与物互联。一方面带来方便,另外增加了社会交往与社会活动中的风险。智慧社会里每个人的信息基本都可以对外,社会高度被感知以后极大增加了社会公开性和透明度,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方便,但是个人隐私、商业秘密以至于国家社会安全风险有可能大幅度上升。

第三,智慧社会快速到来给国家治理本身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特别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后,老百姓不仅仅关注物质文化,而且对民主、法治、公平、争议、安全、环境关注越来越高,这给国家治理无形中带来一系列新挑战。

汪玉凯:数字社会的形态及其发展趋势
03
数字社会的发展趋势
汪玉凯:数字社会的形态及其发展趋势

总体而言,数字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通过数字化转型,驱动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

趋势一:社会数字化率将在未来五年进一步上升。目前我国的数字化普及率刚刚超过70%,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大量使用,中国人生活的数字化率也会进一步上升。

趋势二:老百姓关注的医疗、教育、社保、养老、就业等民生保障数字化水平将有大幅提高。以人民为中心、以老百姓关心的问题为政策的着眼点更加明显。数字化在上述领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智慧便捷的公共服务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趋势三:智慧城市建设将得到快速发展。目前中国有600多座城市,大概有将近500座城市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全世界智慧城市的应用,中国占了将近一半。当然在快速发展中,智慧城市建设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在未来数字社会建设过程中,智慧城市建设仍然将受到极大的关注,并成为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重要路径,也会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

趋势四:数字乡村建设将成为新方向,并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数字乡村建设无疑是一个重要抓手,也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将是数字社会建设一项重大而长远的目标,涉及面非常宽,容量很大,前景很广阔,十四五期间直至2035年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趋势五:数字消费对数字化转型将产生更大的影响。随着互联网普及率提升,网民数量增加,个人数字素质的提高,信息服务逐步全覆盖,数字社区、数字家庭逐渐成为趋势,这将进一步驱动生活方式的变革。

推荐阅读:

汪玉凯:数字社会的形态及其发展趋势

打造数字治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高地——在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数字治理分会成立暨数字治理座谈会上的讲话

汪玉凯:数字社会的形态及其发展趋势

以敬畏善良之心推进数字化转型

汪玉凯:数字社会的形态及其发展趋势

倪光南:开展数字治理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恰逢其时

内容来源:社会政策研究2021年第2期

原文标题:《数字治理:人类社会面临的新课题》

作者:魏礼群 顾朝曦 倪光南 汪玉凯 李韬

图片来源:网络

制作·运营:北师大中社院新媒体办公室

点击下方名片,

关注中社院新媒体矩阵↓↓↓

END

欢迎加入中社院粉丝群。中社院粉丝群不定期分享社会治理方面的资讯、讲座,并讨论相关话题。如需入群,请添加管理员微信号(meirui84),备注姓名+单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