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数智赋能未来 建设教育强国”为主题的第十五届新华网教育论坛在京举办。同期,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朱毓高接受采访,以下是精彩内容:
Q1:请您简要介绍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理念及办学优势?
朱毓高: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富有青春活力、传承红色基因的学校,是重庆市优质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学校。学校拥有70年办学积淀,秉持“明德笃学、求真强技”的校训,围绕“以人为本、敢为人先”的办学理念,培育践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大力提倡“向善向上、精益求精”价值追求,着力培养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高度融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学校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机遇,着力服务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全力推动区域地方经济发展。
目前,学校有巴南、北碚两个校区,占地近1000亩,在校学生近14000人,专业覆盖9大类,构建起7大专业群。近年来,学校在党建与思政、师资队伍、教育教学、科技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各领域取得较大突破,获得国家级表彰奖励9项,市级表彰奖励200余项;建立中泰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中国·重庆)实训基地等产教融合平台41个;今年成功立项市政府市长奖学金丝路项目、内陆教育开放高地建设项目,成功立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8项,立项数位列全市高职院校第一方阵;相关教育教学成果多次被媒体报道。
Q2:在推动数字教育的过程中,学校积累了哪些经验?具体开展了哪些创新性工作?
朱毓高: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思政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融合行动。一方面,创新青年活动载体。学校坚持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为目标引领,聚焦思政工作时代特点和师生现实需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统筹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以数字赋能思政教育工作守正创新,打造叫得响、传得开、立得住,具有学校辨识度的网络思政育人精品。今年以来,学校与重庆日报等单位共建“理论视频栏目《理响青年》创新实践基地”,合作刊发多期网络文化作品。学校积极组织参加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优秀网络教育作品推选展示活动,2件作品获得国家级奖项;以市级辅导员工作室为依托,协同谋划网络思政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一名同志已被认定为2024年重庆市网络思政教育名师。
另一方面,开发红色VR教育资源。学校与西南财大共建成渝双城红旅教育虚拟仿真公共实践基地,积极开发红岩思政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库,利用“5G+3D+VR”虚拟仿真技术手段,真实还原革命历史场景。首批红岩精神系列思政虚拟仿真课程资源已开发完成并投入使用,第二批课程资源也在2024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资源库支持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支持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互动的专业教学模式,授课效果较好,学生反馈较好。近2年师生应用人数超过10000人,实名师生用户活跃度超过90%,社会用户活跃度超过45%。
Q3:面对未来教育发展趋势,学校有哪些发展规划?将着重在哪些方面开展实践和探索?
朱毓高:数字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面对这一趋势,如何培养符合数字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号召,不断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路径新模式。学校创新性地提出“一平台、两主体、五载体”数字产业“校行园企”协同育人创新模式。“一平台”:数字产业协同育人平台;“两主体”:青年职院与信通院;“五载体”:物联地带产业园、数字内容产业园、产业数字化赋能基地、工业软件与信息实训基地、数字营销与管理实训基地。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校方,信通院及旗下13个行业协会联盟组成行业代表,物联地带产业园、数字内容产业园作为园区代表,以及园区重点企业,“四元一体”协同培育数字人才,深化产教多元融合,打破教育与产业之间的界限,实现全方位融合,协同育人。
未来,学校还将与信通院深度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将定位于数字技术产业领域方向,主要围绕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从基础技术到核心课程,从办学体系、教学模式、人才培养、实习实训、社会服务等领域全面开展工作。
Q4:在高等教育领域,数智技术如何助力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创新能力?
朱毓高:以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万物互联、人机协同为特征的数智时代为教育带来新的可能性,将持续推动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高校要因时而动、顺势而为,主动拥抱数智化时代教育发展新趋势,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应用,探索具有特色的数智化发展路径。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www.dbeile.cn/news/4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