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两会报道组 谢若琳 寇佳丽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发展数字经济。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保持快速发展。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首次突破50万亿元;预计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56.1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1.75%。
“快速增长只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特点之一。”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结构持续优化、全球化趋势明显以及技术与实体经济持续融合是数字经济的另外三大特点。随着数字经济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数字经济企业正积极参与全球布局与竞争,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贡献良多。
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根基和动力源泉。多年以来,我国聚焦数字产业化战略前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成效显著。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企业场景红利丰富。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不仅能推动传统产业加快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结,还能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在顶层设计的指引下,我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成效明显,高技术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www.dbeile.cn/news/4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