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10年以上企业管理与数字化咨询从业经历”的TOB老兵,今日来跟大家分享一些我对于数字化转型的一些经验,你且看看对与不对。
很多人问怎样做数字化转型,说明为什么要做数字化转型已经不是个问题了。因为时至今日,对于大大小小的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必然项。
通用的路径等会儿再说。先聊一下数字化转型有没有准则。个人认为,要讨论这个问题,得先从什么是数字化转型谈起。那么,到底什么是数字化转型?
我认为:数字化是手段,本质是业务和管理,结果是业绩。
我们来思考几个问题:
我直接给出结论。我用8个“是和不是”来说明企业数字化的本质。
那么回到正题,怎么做数字化转型?
不同行业的企业有自己的业务特征和数字化典型需求以及所处的发展阶段。通用性的路径也是有的。
我从3个方面来做个总体阐述,并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的框架思路供参考。
信息化建设/数字化顶层规划是企业实施信息系统前的首要步骤。这不仅涉及到技术层面的考虑,更是企业战略层面的重要部分。规划应从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出发,明确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到底需要达成什么目的。这不仅仅是所谓的利用信息系统来降本增效,而是应该包括企业的具体核心业务改善需求,比如改进客户体验、优化供应链、提高生产效率等。
例如,一个制造企业可能需要重点考虑生产线的自动化和供应链管理系统的集成,而服务行业则可能更注重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大数据分析。
然后,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规划还应包括:
有了以上几方面的总体规划之后,就是基于企业预期投入的资金、资源分步考虑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路径,因为这件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考虑各个系统实施的总体优先级,以及相关前置的管理准备。然后才是具体的系统供应商选型以及实施建设。
选择合适的信息系统供应商是确保项目成功的关键。供应商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供应商的各项能力,包括:产品功能是否满足规划中的各项需求,供应商的资质与服务过类似企业的案例、实施团队的能力、售后服务的质量(这会直接影响系统后续的运营维护以及相关费用的投入。
评估供应商的市场地位和行业经验至关重要。一个有良好市场口碑和丰富行业经验的供应商,往往能提供更为稳定和成熟的服务。
1、对需求评估不足:
企业在没有完全理解自身需求的情况下,急于引进新技术,结果可能导致系统功能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2、忽视员工培训和变革管理:
系统和技术都只是工具,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人来操作。缺乏有效的理念意识宣贯、培训和变革管理,将导致新系统难以在组织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对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的成果抱有过高的期望:
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需要有耐心,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太多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的效果期望值过高,高层希望立竿见影见到效果,而信息化和数字化对于企业经营增长的赋能和管理变革的支撑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过于急功近利反而可能导致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无法获得长期的支持。
1、业务需求分析:
了解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和关键需求,识别哪些环节需要信息系统支持。制定业务需求文档,详细列出需要改进的业务流程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2、现状问题识别:
对现有系统进行评估,找出其不足和缺陷。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员工和客户的反馈,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痛点。
1、市场调研:
调查市场上可用的系统和工具,了解其功能、特点、成本和用户反馈。比较不同产品的优缺点,选择最符合企业需求的解决方案。
2、制定选择标准:
根据企业需求制定选择标准,如系统的功能、扩展性、成本、用户体验、技术支持等。优先选择具有良好用户口碑和技术支持的系统和工具。
3、供应商评估:
筛选潜在供应商,对其进行背景调查和案例分析,确保其信和能力。通过实地考察、与其他用户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了解供应商的实力和服务水平。
关于这块,我这里提一嘴我们公司正在用的一款低代码开发工具:织信Informat(仅供参考),作为一款企业级低代码平台,其支持私有化本地部署,面向用户群体是企业IT部门。支持用户从“零代码配置-表达式函数编写-JS/Java代码引入”从零代码到高代码提供一个渐进式的开发模式。能够实现企业全流程复杂业务场景(如oa、erp、mes、crm、srm等)的一站式支持。能够覆盖“后端业务逻辑和前端页面设计的”全栈式低代码平台。
1、制定实施方案:
详细规划系统实施的各个阶段,明确时间节点和资源配置。确定项目的关键里程碑和验收标准准,确保实施过程有序进行。
2、项目团队组建:
组建由IT、业务部门和外部顾问组成的项目团队,明确职责和分工。确保项目团队成员具备相关经验和技能,能够有效推进项目实施。
3、风险管理:
识别实施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制定应对措施。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定期评估和调整实施计划。
1、系统标准化功能配置和个性化需求的定制:
根据企业需求进行系统标准化功能的配置和个性化需求的定制,确保符合业务流程。进行功能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数据迁移:
将现有系统的数据迁移到新系统中,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制定数据迁移计划,确保数据迁移过程顺利进行。
3、系统集成:
确保新系统与其他现有系统的兼容性和数据同步。进行系统集成测试,确保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协同工作顺利进行。
1、员工培训:
为使用新系统的员工提供充分的培训,确保其能熟练使用新工具。制定培训计划,覆盖系统的各个功能和操作流程。
2、上线准备:
制定上线准备计划,帮助员工适应新的工作流程,减少对日常业务的影响。通过定期沟通、反馈和支持,确保切换过程平稳进行。
1、系统测试:
在正式上线前进行全面测试,确保系统功能正常,无重大缺陷。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用户验收测试等环节。
2、试运行:
在小范围内试运行新系统,收集反馈并进行优化。根据试运行情况进行调整,确保系统在大规模使用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正式上线:
根据试运行情况进行调整后,正式上线新系统。制定上线计划,确保系统切换过程顺利进行。
1、持续监控:
对新系统进行持续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通过监控系统性能、用户反馈等途径,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2、系统优化:
根据用户反馈和业务变化,不断优化和升级系统。制定系统优化计划,定期进行系统更新和改进。
然后,我们再来谈一下,如何确保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成功?
企业信息化建设或数字化转型的成功与否,总的来说取决于 6 个方面的因素。
1、战略是否清晰?
取决于基于公司总体发展战略思考的信息化战略或者说是数字化转型战略(对于尚未全面开始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或者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企业,可以理解成信息化,对于已经有了基本上能覆盖企业主营业务的全面的信息化系统或者说信息化建设处于需要迭代优化的企业,可以理解成数字化转型战略);
2、准备花多少钱?
取决于公司本身的发展阶段以及对应当下发展阶段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投资预算和预期回报;
3、业务是否清晰?
取决于公司的业务流程是否清晰、业务规则和细化的标准是否完备,是否能给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提供业务的最佳实践;
4、团队是否合理?
取决于公司的IT部门/数字化部门的组织、人员和治理架构;
5、实施方好不好?
取决于信息系统的选型以及系统实施团队的实施能力;
6、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痛不痛决心大不大?
取决于高层对于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的决心、态度,以及公司自上而下全员对于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的理解、认同和执行。
从以上阐述中,我们是不是就能够总结一下企业做数字化转型的准则?给出10条准则供参考:
本人拥有10年企业管理&数产化咨询从业经验,关注数字化赋能,驱动个体和企业成长进化。如果对我的文章内容感兴趣,请帮忙点赞、关注、收藏、分享,谢谢!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www.dbeile.cn/news/4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