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赋能作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并与实体经济各领域实现深度融合。促进数实深度融合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必须进一步深化相关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制度创新,为促进数实深度融合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深刻理解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关系

实体经济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从需求端看,实体经济丰富的应用场景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依托空间。多样化的实体业态催生了大量的数字新业态,如农业生产和商品销售等领域催生了智慧农业、电子商务等数字新业态。实体经济中的不同领域对技术的需求也牵引了数字技术的创新方向,如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促进了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数据挖掘、全息影像等技术的发展。从供给端看,实体经济中产生的数据供给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源泉。企业、用户、政府和公共机构在生产、消费和服务中产生的海量数据,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资源和关键生产要素,驱动着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此外,数字经济也离不开基础材料、元器件、工艺等底层产业的基础支撑,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就得益于此。当前,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较快提升,拥有全球最完备的工业体系,给数字经济发展奠定了较为扎实的产业根基。

数字经济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首先,数字经济提升实体经济生产效率并进一步破解“资源约束”。实体经济依靠传统要素发展时,在其发展进程中存在显著的“投入约束”和“效率瓶颈”。数字经济则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特征,能够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效率提升。数据要素具有报酬递增、低成本的特征,能够突破传统要素约束下的产出局限,提升实体产业资源配置效率。数字经济催生新的生产模式如“黑灯工厂”,也称“智慧工厂”,实现传统要素如劳动和资本的重新组合,能够大幅提高实体经济的劳动生产率。其次,数字经济有助于化解实体经济中的各类风险。机器人等技术的日益普及,可以降低实体经济对人工的依赖,缓解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冲击;电子商务的发展,通过构建全国性、全球化的统一线上大市场,可以打破产业、地域限制,克服区域市场分割和全球市场“碎片化”问题;智能运输、仓储和智慧供应链的发展,可以优化供应流程,提升风险预警能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最后,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实体经济的价值增值。在企业生产方面,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推动产品质量升级和价值链地位攀升,进而提升企业的市场话语权和产品附加率;在大众消费方面,数字经济可以提升消费的舒适性和体验感,增强消费者的品牌感知度,进而提高商品和服务的溢价能力。

把握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机理

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能够实现深度融合,是由数智技术、数据要素、算力算法、人工智能高连接性、高渗透性、高通用性、高赋能性的特征所决定的。

连接是融合的基础。数智技术互联互通,连接一切,去边界化。一是跨界竞争、跨界合作、跨界创新、跨界协同、跨界共生、跨界融合;二是内外部、上下游、全产业、多变量、多环境,是一体的。各产品、企业、产业、生态通过数智技术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连接,打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信息的即时精准传递,促进了资源的高效配置和优化利用。

数字经济具有高渗透性的特点,无时不在,无处不达。数智技术能够广泛渗透到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全领域、全过程、全环节。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2022年,中国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数字经济的渗透率分别为44.7%、24.0%和10.5%,同比分别提升1.6、1.2和0.4个百分点,二产渗透率增幅与三产渗透率增幅差距进一步缩小,形成服务业和制造业引领数实融合发展格局。

高通用性是数字经济的最大特征,包括通用目的技术、通用数据资源、通用绿色能源、通用网络能力、通用算力算法、通用人工智能等。基于高通用性,数字经济可以融入全部实体经济之中,促使实体经济全方位从量变发生质变,引致新农业、新制造业、新服务业的产生。以人工智能为例,随着人工智能成本的不断下降,三次产业中融入人工智能的数量不断增加,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实体经济快速增长。

赋能包括数智技术赋能、数据要素赋能、数智劳动赋能、数字空间赋能、数智治理赋能等。其中,数智技术不仅群体突破,它们之间不断聚合、组合、整合、复合,技术融合导致产业融合,具有巨大的价值倍增效应;数据要素具有成本趋零、供应无限、应用广泛的特征,可以高效赋能实体经济;数智劳动在破解劳动力短缺困局的同时,大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数字空间极大拓展经济活动空间,打破物理空间约束;数智治理促进信息透明、提高监管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推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价值创造。

文章摘抄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