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终于有人把企业数字化转型要做的事给讲清楚了!》中,我详细阐述了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三个核心目标:业务转型、业务创新、企业增长。
然而,对于部分中小型传统企业而言,他们对数字化转型的理解并不深入,甚至在没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进行转型,仅仅是为了跟随潮流。在这种情况下,数字化转型对他们来说似乎成了一个“无用”的概念。为了避免这种盲目跟风,我将分享四个推动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帮助大家更清晰地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正如我之前多次提到的,生产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呼声最高,因此以下内容将更侧重于生产制造业。
技术创新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以下是几种关键技术及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和影响:
1、物联网(loT)
物联网技术通过将传感器、设备、机器和系统互联,形成一个庞大的数据网络,实现对生产过程和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和管理。IoT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包括:
设备监控与维护:通过安装在设备上的传感器,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性能预防故障发生。例如,通用电气(GE)的Predix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工业设备进行监控和预测性维护。
智能制造:物联网技术使得智能工厂的构建成为可能。智能工厂通过物联网设备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大数据分析
大数据技术通过对大量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帮助制造企业实现精准决策和优化生产。大数据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包括:
3、云计算与边缘计算
云计算通过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和灵活的资源配置,支持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边缘计算则通过在数据产生的源头进行计算,减少延迟,提升实时性。应用包括:
4、人工智能(AI)
人工智能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赋能制造业的各个环节,实现智能化生产和管理。AI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包括:
5、数字孪生技术
数字孪生技术通过创建物理对象的数字模型,实现对实际生产过程的模拟和优化。应用包括:
6、工业4.0
工业 4.0 是通过信息物理系统(CPS)实现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战略。其核心在于通过技术的集成和应用,构建智能工厂,实现生产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应用包括:
综上所述,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正在深刻改变制造业的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通过这些关键技术的应用,制造企业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决策的科学化以及产品服务的个性化,从而提升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些技术不仅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也是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市场需求的变化是驱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之一。以下是具体的市场需求变化及其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
1、消费者需求个性化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和多样化这种需求变化促使制造企业必须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以满足个性化定制的需求。
消费者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正在推动制造业从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模式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转变。例如,耐克通过其 Nike ByYou 平台,允许消费者根据个人喜好定制鞋款和配色,实现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商业模式。
柔性制造系统的应用,使得生产线可以快速切换,满足不同订单的个性化需求,从而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2、产品生命周期缩短
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技术进步使得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需要更快地推出新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市场需求并保持竞争优势。
市场对新产品的快速迭代需求,要求制造企业具备更强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例如,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各大厂商需要每年推出新款手机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通过数字化技术,企业可以加快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缩短产品上市时间。例如,西门子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大幅度缩短了新产品的开发周期。
3、全球化和本地化需求
全球化趋势和区域市场的差异化需求,要求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具备快速响应和本地化生产的能力,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企业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构建高效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以确保原材料和产品能够及时到达市场。例如,苹果公司通过其全球供应链体系,确保产品能够快速在全球范围内上市。
本地化生产和服务能力的提升,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响应本地市场的需求,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客户满意度。例如,特斯拉在中国建立了超级工厂,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
4、服务化和体验经济
随着消费者对服务和体验的重视,制造企业正在从单纯的产品制造转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体验,形成“产品+服务”的新型商业模式。
制造企业通过提供售后服务、维护、升级等增值服务,延伸产品价值链,提升客户满意度。例如,GE 通过其 Predix平台,不仅提供设备本身,还提供数据分析和维护服务帮助客户优化设备运行。
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能够提供更多的定制化服务和解决方案。例如,吉利通过引进织信Informat低代码平台,实现了从产品从生产制造、质量、营销到服务体验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制造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变革,不断提升自身的灵活性和响应能力,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实现高质量发展。
1、国内视角
政府政策和法规支持是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各国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以及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措施,积极推动制造业的现代化和数字化升级。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政策支持和法规实例:
《中国制造 2025》
旨在通过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强调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中高端发展,并提出了增强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具体目标。该计划包括十大重点领域,如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新材料等。
《“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
此规划提出了到 2025 年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 105 的目标,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重点推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等领域的发展,提升制造业的整体智能化水平。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该计划旨在扩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规模,预计到 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将占GDP的比重达到10%。具体措施包括加快 5G 网络建设、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地方政府的支持措施》
例如,苏州市发布了多项政策支持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如《关于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措施》,涵盖财政补贴、技术培训和示范项目推广等。
2、国际视角
《德国的工业 4.0》
德国政府推出的工业 4.0 战略,旨在将高级信息技术集成到传统制造业中,以提升德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这一策略不仅促进了技术创新,也为全球其他国家的制造业转型提供了范例。德国通过加强公私合作、推动标准化和加强科研创新,成功将工业 4.0 推向全球。
《美国的智能制造》
美国的智能制造倡议(Smart Manufacturing Leadership Coalition,SMLC)致力于通过智能制造技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美国政府通过资助研究项目提供税收优惠和设立创新中心,推动了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3、政策效应
《财政支持与补贴》
政府提供的财政补贴和资金支持,降低了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成本。例如,中国各地政府对企业购买先进设备、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鼓励企业加快数字化步伐。
《税收优惠》
税收政策的调整,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研发投入提供了支持。例如中国对研发费用实行加计扣除政策,提高了企业进行技术研发的积极性。
《技术标准与法规》
政府通过制定和推广技术标准,规范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技术应用,确保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和兼容性。例如,德国的工业 4.0 标准化工作组(Standardization Council lndustrie 4.0)制定了一系列标准,为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指南。
《公共服务平台》
政府通过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克服数字化转型中的技术和信息障碍。例如,中国的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了数据共享、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综上所述,政策支持和法规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各国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支持、技术标准和公共服务等多方面措施,积极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升级,提升全球竞争力。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些政策支持,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实现高质量发展。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因素之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企业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更需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绿色发展。以下是具体的推动因素及其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
1、全球环保要求
《巴黎协定》
巴黎协定要求各国采取措施限制全球变暖,将温升控制在 2 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升限制在15 摄氏度以内。各国政府为此制定了相应的碳排放目标和政策,企业需要响应这些政策,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联合国提出的 17 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涵盖了从消除贫困到应对气候变化等广泛领域。制造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可以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例如通过智能制造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2、中国的环保政策
《“双碳”目标》
中国政府在 2020 年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即在 2030 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为此,政府鼓励企业采用绿色制造技术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绿色制造专项行动》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等政策文件,推动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建设。企业需要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和智能化。
3、技术创新助力绿色发展
《节能减排》
通过数字化技术,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减少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例如,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能源使用情况,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能源浪费。
《循环经济》
数字化技术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制造。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效率,推动企业向循环经济模式转型。
4、绿色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透明化》
数字化技术使得供应链管理更加透明,高效追踪供应链中的环境影响。例如,通过区块链技术追踪产品的生命周期,确保供应链各环节的环保合规。
《协同优化》
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可以与供应链上下游实现协同优化,减少物流和库存环节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例如,海尔集团通过 COSMOPlat 平台,实现了供应链全流程的协同优化,显著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要求正在推动制造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企业通过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不仅可以实现环保目标,还能提升运营效率和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趋势表明,数字化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www.dbeile.cn/news/4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