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荣:西南民大教授 四川省非遗保护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申报文本的撰写制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传承的起步工作,这一步迈得如何,关系到这笔文化遗产今后的命运与前景。
做好申报文本,不仅仅是桌面功夫,不单单靠文字水平,它既反映了项目所在地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思想高度、知识结构、文字水平,更能体现出田野调查、文献查阅、分析研究的功夫,体现出保护传承的决心与各项准备是否靠谱到位。这些申报前必须下足的功夫,是保护传承的第一步,是整体保护的基础,也是做出高质量申报文本的前提。
解决好这个前提,首先涉及到一个想绕也绕不开的话题:申报的目的是什么?
“重申报、轻保护”“重申报、轻管理、无传承”,一度是一些地方普遍存在的弊端。这些弊端,就是在非遗保护工作开展了近二十年的今天,也并非灰飞烟灭。出现这些弊端的原因之一,就是申报过程中对一些关键性要求敷衍塞责,抱着交票了事、得过且过的心态,注重纸面文章,忽略乃至忘记实际保护,更谈不上对整体保护、系统性保护重视着力。如果从思想深处端正了申报目的,认识到做出高质量申报文本的前提并下苦功夫解决好这些前提,我想,申报前后的情况应该大不一样。
申报不是目的,不要为申报而申报,不要为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而申报,不要为增添政绩而申报,更不要为摆萌炫酷、多一张名片或者是冲壳子多点资本而申报。
自非遗保护工作开展以来的十多年间,还有一种倾向性问题值得澄清,那就是为经济效益而申报,经济价值高的,申报积极而呵护备至,反之则申报下来也束之高阁或冷眼相待,这种现象至今还有人认为是当然之举。须知,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文化范畴,文化属于精神层面,精神层面的东西是不能以经济效益来衡量其价值的。人的生存和幸福同时依赖于物质和精神,二者缺一不可。社会的发展进步得力于物质、精神、制度的共同推动,哪一方面缺失都是不行的。即使是有的非遗项目可以产生经济效益,也是非遗的传统技艺等元素与非遗之外的其他诸多要素共同作用的最终结果。非遗根本的价值,在于它能为人们提供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精神力量,在于物化成果、具象后面蕴含着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技能、观念、习俗。属于精神层面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更基础、更深厚、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因此,“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总书记语重心长的谆谆告诫,是非遗项目申报和非遗保护实践中必须认真践行的行动指南。
申报为更高一级代表性项目,是为了让有价值的项目得到更切实、更有效的保护,使这些项目在推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特别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精神力量;是为了更好地延续本地文脉,增强当地各类人群的文化自信,提升奋进发展的精神动力。作为国家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尤其是党员同志,做好非遗项目申报工作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践行党的宗旨,在非遗保护工作中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因为非遗是人民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把这些精神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是党的性质和宗旨提出的要求。
从这三个方面目的出发,申报就是为了更有效地保护传承的基础性工作。“基础不牢,地动天摇”,申报文本特别是若干重要栏目的质量,体现了我们对申报项目的了解状况、认知程度、施策力度,直接关系到项目今后的保护、传承、合理利用效果。做好这方面工作,是对非遗保护责任担当的检验,是对保护传承水平能力的考核。
在此目的下,做好包括申报文本在内的项目申报各项基础性准备工作,其意义显而易见,必须下苦功夫做实做细。做好申报文本的具体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 有利于提升系统性保护水平、为保护传承打下牢固的基础
填写好申报文本,需要对项目的表现形式和涵盖内容、产生和生存空间、重要特征和核心元素、传承历史和传承人群、重要价值和当代功能、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根据时代发展和政策导向,对项目作出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为科学保护、完整保存打下牢固的基础,为活态传承、合理利用、实现与当代生活的连接提供可靠的基础。这是在更高层面上保护传承迈出的第一步。第一步走得是否稳当扎实,方向是正是偏,对以后起着决定作用。
2. 有利于项目建档立卷,完善非遗文献建设,为项目的保存、保护、传承、利用、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非遗档案的收集整理,非遗文献的真实完整,是非遗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是科学保护、活态传承的第一性要求。
3. 为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记录工作提供真实可靠依据
4、为申报成功提供关键性条件
申报文本之于评审专家,正好与两个陌生人为同一目的相见的第一眼缘类似,个中情缘与后续结果不言而喻。完整准确地呈现项目的真实面貌、文化内涵,是对申报工作的基本要求,理清来龙去脉、传承谱系、存续状况,认清主要特征、重要价值、当代功能,是申报工作的主要内容。这些工作做得是否扎实、全面深入,在文本中将得到最终检验。项目是不是具有独特风貌、重要价值,传承人、保护单位、文旅部门对待该项目的态度、认知程度、保护力度、未来保护计划及其保障措施是否务实可行,都会在这些文本相关栏目中体现出来,他们是评审的主要依据。如果前期工作粗疏马虎,即使在文字表达上下足功夫,甚至吹得天花乱坠,也势必造成申报文本与项目实际面目似是而非、主要特征与重要价值浮泛浅漏、传承谱系模糊混乱、保护计划空言虚语。这样的申报准备工作造就的申报文本,结果可想而知。如果你是专家,你会给予好评吗?
另一方面,重要栏目是申报片拍摄思路的导向蓝本,决定着申报片的质量。
总之,为了成功申报,为了迈好保护传承关键性第一步,必须端正申报目的,扎实深入做好包括高质量申报文本撰写在内的前期各项工作。
更需要强调的是,做好申报文本,不能仅仅依靠手中现有的资料,必须要开展深入、广泛的调查访问(即民俗学说的“田野调查”),必须全面查阅、深入研究相关的历史典籍、地方档案,必须对所申报的项目进行全面的梳理、专业的分析研究,盘清项目“家底”,认知特征价值,靠实保护计划。这才是迈好第一步、创造成功申报条件的可行之路。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www.dbeile.cn/news/7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