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隆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一览表

隆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一览表

1 那桐壮族农具节(县级名称:那桐“四月八”农具节) 民俗 第三批自治区级名录、2010-5-30、桂政发〔2010〕25号 第二批市非遗名录、2009-3-18、南府发〔2009〕28号 2 红良打铁技艺 传统技艺 第三批自治区级名录、2010-5-30、桂政发〔2010〕25号 第二批市非遗名录、2009-3-18、南府发〔2009〕28号 3 壮族亥日 民俗 第三批自治区级名录、2010-5-30、桂政发〔2010〕25号 第三批市非遗名录、2010-5-1、  南府发〔2010〕27号 4 壮族“九莲灯”(县级名称:佛手莲花舞) 传统舞蹈 第三批自治区级名录、2010-5-30、桂政发〔2010〕25号 第三批市非遗名录、2010-5-1、  南府发〔2010〕27号 5 壮族芒那节 (市级名称:稻神祭) 民俗 第三批自治区级名录、2010-5-30、桂政发〔2010〕25号 第三批市非遗名录、2010-5-1、  南府发〔2010〕27号 6 隆安壮族排歌 传统音乐 第四批自治区级名录、2012-5-30、桂政发〔2012〕48号 第四批市非遗名录、2012-2-22、南府发〔2012〕9号 7 壮族谭氏草药疗骨法 传统医药 第五批自治区级名录、2014-11-25、桂政发〔2014〕72号 第五批市非遗名录、2013-10-13、南府办〔2013〕143号 8 隆安构树造纸技艺 传统技艺 第五批自治区级名录、2014-11-25、桂政发〔2014〕72号 第四批市非遗名录、2012-2-22、南府发〔2012〕9号 9 更望湖壮族歌圩 民俗 第五批自治区级名录、2014-11-25、桂政发〔2014〕72号 第五批市非遗名录、2013-10-13、南府办〔2013〕143号 10 古潭邕剧 传统戏剧 第六批自治区级名录、2016-11-10、桂政发〔2016〕   57 号 第六批市非遗名录、2015-9-23、南府办〔2015〕71号 11 隆安稻草龙 民俗(市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第六批自治区级名录、2016-11-10、桂政发〔2016〕   57 号 第六批市非遗名录、2015-9-23、南府办〔2015〕71号 12 隆安壮族狮舞 (市级名称:隆安壮族舞狮) 传统舞蹈(市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第七批自治区级名录、2018-12-20、桂政发〔2018〕   58 号 第七批市非遗名录、2017-10-19、南府办〔2017〕61号 13 隆安布泉壮族酸鱼制作技艺 (市级名称:布泉酸鱼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第七批自治区级名录、2018-12-20、桂政发〔2018〕   58 号 第七批市非遗名录、2017-10-19、南府办〔2017〕61号 14 隆安社日 民俗 第九批自治区级名录、2023-10-6、桂政发〔2023〕   22 号 第九批市非遗名录、2021-10-30、南府办〔2021〕32号 15 壮族婚俗 民俗 第五批市非遗名录、2013-10-13、南府办〔2013〕143号 16 雁江粉利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第五批市非遗名录、2013-10-13、南府办〔2013〕143号 17 都结豆腐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第六批市非遗名录、2015-9-23、南府办〔2015〕71号 18 布泉天王庙会 民俗 第六批市非遗名录、2015-9-23、南府办〔2015〕71号 19 隆安壮族织锦技艺 (县级名称:更丹屯女织技艺) 传统技艺 第八批市非遗名录、2019-10-18、南府办〔2019〕51号 20 影容山故事 民间文学 第八批市非遗名录、2019-10-18、南府办〔2019〕51号 21 隆安壮族稻作生产技艺 传统技艺 第九批市非遗名录、2021-10-30、南府办〔2021〕32号 22 隆安壮族姜黄鸡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第九批市非遗名录、2021-10-30、南府办〔2021〕32号 23 南圩“2.19” 民俗 24 乔建“三月三” 民俗 25 丁当“十兄弟” 民俗 26 雁江卷筒粉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7 麒麟凤舞 传统舞蹈 28 都结“5.13”传统节 民俗 29 城厢“5.13”那文化节 民俗 30 古潭“2.15”传统节 民俗 31 雁江酱油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32 那桐腌制酸品 传统技艺 33 东安鱼生节 民俗 34 母王节(鸟王节) 民俗 35 雁江炮狮 民俗 36 春牛舞 民俗 37 母谷节 民俗 38 隆安壮族煎鱼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39 隆安壮族八音 传统音乐 40 隆安辣椒酱传统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41 排塘月饼传统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42 隆安木瓜酱菜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