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浏阳名片~王家拳与青面狮王

浏阳名片~王家拳与青面狮王

<h3><br></h3><h3><br></h3><h3>王家拳</h3><h3><br></h3><h3>王家拳主要传承人王成法简介<br></h3><h3><br></h3><h3>王成法,男,1944年8月19日出生,中共党员,湖北大学毕业,浏阳市大瑶镇人。高级武术教练(副教授),国家一级武术师,国家级武术散打裁判,中国武术协会会员,曾任浏阳市第三、四、五、六届政协委员,长沙市党代表,市体委办公室主任、党支部书记,浏阳市武术协会主席、市武术馆馆长,现任湖南省武术协会顾问、浏阳市武术协会终身名誉主席,浏阳市太极协会主席,是王家拳第七代主要传承人;曾获1959年湖南省第一届全运会男子少年组长拳和枪术金牌,1983年参加全国‘南昌’武术比赛获得男子56KG级散打金牌,1985年参加杭州全国第二届工人运动会获得男子成年组南拳、枪术金牌,三省十县荣获武术大赛男子成年组五个单项第一、个人全能总分第一。在电视连续剧《侠技情仇》中任武术指导兼武打主要角色。2000年任浏阳市武术协会主席时为浏阳市捧回了“全国武术之乡”金字招牌。作作为一名武术人,王成法自幼随父兄习武学医,擅长接骨、点穴、气功、药功,为开创新的武术套路,他广拜名师,先后师从云南沙国政修炼八卦掌、福建万赖馨苦练散打功夫。将各门各派传统武术融汇于一身后,王成法面向社会广收门徒,截止目前,拜在76岁的王成法门下的门生已经超过四位数,为浏阳武术特别是王家拳和青面狮的传承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青年继承人,向省体工大队,武汉体院、北京体院、成都体院、上海体院输送了大批武术专业人才。任浏阳武术协会主席时期,浏阳市武术协会发展了48个武术分会,发展会员1万多人,武协规模空前扩大。作为一名老拳师,王成法心系浏阳武术的发展,为明晰浏阳各家武术流派发展历程,他调查走访老拳师300多人,撰写相关武术教程、论文十余篇,并自编自创了浏阳拳术和浏阳器械套路,为浏阳武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其事迹由《中国武术人名辞典》、《中国武术家名典》、《中国武术专家人才库》等书刊收录。作为“武术世家”的一员,王成法手中握着浏阳武术发展和挖掘整理各家武术流派资料的重任,他参与重建上升国术团、开创悦武堂,创建悦武堂论坛,组织专门队伍梳理各家流派的发展脉络,努力挖掘整理浏阳各门派的传统武术,将其整理成书,组织撰写、成功主编《王家拳》、《青面狮王》、《武韵浏阳河》等书籍、论文,积极推进武术“六进工作”,为浏阳武术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h3> <h3>王家拳主要传承人王绍钦先生简介</h3><h3><br></h3><h3>王绍钦,1968年3月19日出生,浏阳市大瑶镇上升村人,武术世家,是王家拳第八代传人。国家一级裁判员、国家二级运动员、国家武术六段、中国武术协会会员,浏阳市第十五、十六届人大代表;现任湖南省武术协会特邀副主席、长沙市武术协会副主席、浏阳市武术协会主席、浏阳王家拳研究会会长、浏阳市武术馆馆长、浏阳悦武堂堂主。在电视连续剧《侠技情仇》中任武术指导兼武打主要角色。寻师访友,聚集百家之长王绍钦6岁随父辈习练王家拳和王家枪法,青年时期广拜名师,集百家武术众长,先后游学北京亚运村国家武术研究院、浙江王家堡、河南陈家沟、湖北通城等地,跟随江西王建明师父专练点穴、药功及散手和二十四气穴位推拿。后又拜河南沈丘张震领为师,学习二仪点穴及浑元。擅长刀、枪、剑、棍、点穴(五百钱)、药功、24气108穴穴位推拿、王氏养生等技艺。</h3><h3>王绍钦通过勤学苦练,在1985年湘赣边区三省十县武术比赛六项全能第一,1986年山西太原全国武术大赛金牌,1990年湖南省(郴州)第五届“强民杯”武术散打金牌,1996年湘黔边区散打赛56公斤级冠军,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获传统南拳金牌(王家拳)等成绩。王绍钦立志做到武、德兼具,积极支持公益事业,成立“王绍钦个人助残基金”。资助贫困学生20余人、精准扶贫出资修桥修路、资助当地贫困户、助学留守儿童、为学校捐资等共100余万元。以德艺双馨的品行成为湖南省武术先进个人、湖南省武术名师。传承非遗,舞动青面狮王青面狮是独具浏阳文化特色的一项民间传统技艺,在浏阳有上千年的历史。2015年他创建上升国术团,对青面狮王文化遗产进行紧急挖掘整理,并将青面狮王的来历、制作、规划和舞法汇编成书《青面狮王》。随后将青面狮编排进舞台剧《乡愁》,多次参加省、市级及外省市演出,得到了观众好评,青面狮得以重现。2018年王家拳、青面狮成功申报为长沙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保护长沙非遗做出了杰出贡献。身体力行,助推国术发展王绍钦积极推动传统武术“王绍钦积极推动传统武术“六进工作”,通过与浏阳市内中小学校进行交流合作,利用各级学校的校本课程,开设专门的武术学习课程,培养起5万人的常年武术段位习练队伍;开创悦武堂,梳理各家流派的发展脉络,联系名老拳师50人,老拳师200余人,挖掘整理相关资料,依托现代科技,对老武师进行动态记忆,保留相关视频记录,以便为后世学习相关技艺提供指导;支持建设武术馆、武校、国术馆40余家,武术段位制考点3家;组织开展武术赛事活动,成功举办了三届浏阳市武术交流大赛、湖南省第二届武术大赛散打王争霸赛、湖南省武术文化展演浏阳巡演、湖南省龙狮大赛、湘赣边武术交流大赛等武术赛事活动;从2008年开始组织浏阳市武术代表队参加每年一届的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并斩金夺银,2015-2018年在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中共斩获,10金15银19铜,推动浏阳武术走向全国,为湖湘武术的大繁荣、大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h3> <h3>76岁高龄的湖南浏阳著名武术家,王家拳掌门人王成法先生 现场即兴表演王家拳,这一招一式,刚劲有力,精气神不输十八岁小伙<br></h3> <h3>王家拳最早发源于北方,随宋南迁,逐步流行于江南,又与南方王家拳最早发源于北方,随宋南迁,逐步流行于江南,又与南方拳种交融共生,经王氏族人代代相传至今,形成了自己的独有的特色,虽总体上属南拳,但又与南拳有明显的区别。王家拳短小精悍,结构紧凑,动作朴实;手法诡异多变,短手连打,步法稳健,攻击勇猛极具地方特色,深受湘赣边群众喜爱。王氏先祖赵玉公,创王家拳,明成祖年间,携家从江西庐陵(现吉安)迁浏东上洪黄石洞。王公武艺高超,且精于医术,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王公年五十,出家萍乡上票鸡冠山一石洞,修炼武艺,兼行医治病、救人济世。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王公于洞内坐禅仙逝,享年88岁。当地民众为感其恩德,于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集资建王二仙庙以示纪念。自此王氏子孙在湘赣边开枝散叶。明嘉靖年间,一支王姓族人率部分子弟投奔戚继光麾下,现温州兴文里、康乐坊分别建有祠堂以示纪念。从此王家拳分为两支,一支在浙江传承下来,一支固守湘赣边。代代相传。清末,湘赣边支系王氏子孙第一代传承人王才学、第二代传承人王应兆、第三代传承人王显科等广拜名师,创“挖牙斩”之独家技法,以“隔山打牛”点穴术独步天下。传至第四代传承人王扬喜,又创独门暗器,袖中常佩数十长钉,发之则百步穿杨,入墙三分。民国初,第五代传承人王英富广纳门徒,精授武艺。1958年,王家拳第六代主要传承人王贤成组织申报县文体科,批准成立上升国术团,广招门徒传习武艺,鼎盛时期收徒千余人。1985年,王成法、王绍钦父子被湖南省体育局授予“武术世家”荣誉称号。多年来,王家拳传人秉承先志,立志将王家拳发扬光大,并在多项武术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王氏祖孙三代5人曾获全国大赛金牌。 王家拳承袭九代,其发展演变是王氏家族的变迁史,更是地区发展、民族迁移、文化融合发展史,对促进湘赣边文化交流,丰富湖湘民族文化体系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将传统武术与传统中医养生相结合而创作的药功、点穴功阴阳养生功等对于调养身心,强身章健体有极好的效果。数百年来王家拳以忠、义、仁、勇的习武理念更是对精忠报国爱国精神的生动体现,以王贤成为代表的王家拳人曾在抗日战争中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h3> <h3>王成法的儿子,王家拳主要传承王绍钦说:武术是国粹,在全球化的今天,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国祖传于世人最有益的东西之一就是武术,弘扬王家拳是我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千百年来强盛自身的独特锻炼方式。传承武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王家拳是武术其中一个传统门派,王家拳以“尚武崇德”作为教育的基本原则,“尚武”,能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通过长期的武术训练,可以练出了强健的体魄,磨练出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王家拳“崇德”就是崇尚道德修养,与人为善,宽厚处事,豁达胸怀。通过训练可达到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培养道德情操的目的。</h3> 青面狮王<div><h3><br></h3><h3>文/王绍钦</h3><h3><br></h3><h3><br></h3><h3>一、青面狮的来历:</h3><h3> 传说狮子本是天上的一头神兽,是玉皇大帝的叔叔之座驾,狮子天赋神力,勇猛无比,是高高在上的神兽之首,玉皇大帝的叔叔十分钟爱他的这头狮子,常用可以助长威力的金丹喂养,狮子便越来越强大,见狮子能力超凡,玉皇大帝的叔叔觉得应该交给狮子更重大的任务,有一天,他对狮子说,希望它可以用它的能力,下凡为人间消灾赐福,保人间万世太平,于是便打开南天门,放狮子来到人间,狮子走出南天门,在天空中一眼就看到了雨雾缭绕中气象不凡的黄台山,传说这黄台山,西依滦水,北望秦关,名驰塞北,景胜江南,五光十色,不啻云霞灿灿,纵览乾坤,浩浩乎气吞山岳,俯仰尘寰,茫茫然势接云夭,朝夕全秀,四季咸幽,天堂不比,尘世罕俦。(选自贾宗武《黄台山赋》)。于是狮子便径直来到了黄台山上,黄台山上有一个姓王的武林高手,他有24个,平日在黄台上行侠仗义,操练王家拳,狮子来到黄台山后,就与王姓高手比武,结果人与狮子大战了几个日夜,终是不分胜负,自此之后,这一人一兽便惺惺相惜,姓王的师傅整日的与狮子一起戏耍,日久月深,他们感情愈来愈深,就如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后来,人们发现狮头上皆有“王”字,有人说这王字来源于王姓高手,黄台山众人都觉得狮子是天降神兽,定是上天派来的灵物,是极其祥瑞之物,因为狮子强悍无比,必须要武功高强之人方可与之共舞,于是慢慢的,与狮子共舞的这种形式便形成了最初的青面狮。青面狮后来便由13慢慢的传承下来,逐步发展成了现在的青面狮。由于武功有高低,所以狮子也分成了几种:花面狮、青面狮、红面狮和黑面狮,一般武功较低的徒弟舞花面狮,花面狮只在初一到十五庆贺新春时舞,青面狮是由武功高强的师父舞,青面狮四季可舞,红面狮则是大型庙会的时候舞,而黑面狮则是德高望重的武术宗师才能拥有,一般一个地方只有一头黑面狮,其他的狮子要来这个地方舞狮子,都首先要去黑面狮那里拜码头。最开始的时候,青面狮是练武之人切磋武艺,参师访友之用,后来,因狮子所到之处皆能太平吉祥,喜庆多福,故而在新春等喜庆节日之际也舞狮子,狮子一来,人们都放鞭炮迎接,以示欢迎与喜庆。</h3><h3>青面狮四季均可舞,去到民间,就流传着以下暗语:</h3><h3>问狮子有多重? 答曰2斤24两(2斤,寓意2京:北京、南京;寓意着黄台山24)。</h3><h3>问狮子从何而来? 黄台山而来。</h3><h3>问狮子往哪去? 中华而去。</h3><h3>问水路来还是旱路来? 水旱而来。</h3><h3>问水路见过多少滩? 大水茫茫,不见滩。</h3><h3>旱路见了多少湾? 雾露重重,不见湾。</h3><h3>问狮子灵毛有多重? 2斤13两5钱4分(2斤,寓意2京:北京,南京。 13寓意13个省,5钱4分寓意五湖四海。)</h3><h3>二、青面狮的制作:</h3><h3> 青面狮的制作十分讲究,分狮头,狮衣,掩口布,其中,狮头的制作是重中之重,所以选材和制作工序都十分严谨,不能有一点疏漏,以此表示对神兽的敬意,并体现了中国人尊师重道的礼仪。</h3><h3>首先是做狮头,狮头是用泥土制成的,而这个泥土是有讲究的,不是什么样的泥土都可以,做狮头的黄泥必须要是山上油茶树下3尺深以内的黄泥,取回黄泥后,得用牛将黄泥踩熟,然后手工筑成模型,需要注意的是,青面狮是上下各12口门牙,一共24口牙齿,代表着黄台山24兄弟,个个武功高强,威风如狮。狮头晒干成型后,用米糊与猪血加工成的浆糊,将大致10厘米宽的夏布条(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层一层裱上去,大致要裱上6-7层,待布面干透后用竹篾制成腮腔,再用黑色油漆上色,这样,狮头就算是做成了。</h3></div> <h3>接着便是做狮衣,狮衣的原料也是夏布,颜色是黄色,黄色自古以来便代表尊贵、吉利和财富,所以狮衣采用这种颜色也就不足为奇了,但做狮衣的黄色却不能采用现代化学染色的方法制作,必须得用一种叫“黄栀子”的植物果实染色而成,用这种方法染成的黄色,更健康,自然,也更能体现人的敬畏之心。</h3><h3> 最后是掩口布的制作,掩口布是用红色的夏布,红色代表喜庆吉祥,舞狮的时间不同,掩口布上写的内容也不一样,正月出去舞狮,掩口布上要写上“恭贺新春”,但如果是元宵过后舞狮,狮子掩口布上则要写上“参师访友”,掩口布上的内容也标示着舞青面狮的目的,是“恭贺新春”还是“参师访友”,一看就能明白。特别要注意的是,掩口布上写字,要用全新的毛笔,一般认为,写过其他内容的毛笔不洁净,用全新的笔以示尊重与吉利。</h3><h3>掩口布做完,便是做狮尾,接下来便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点睛和祭狮。</h3><h3>给青面狮点睛的人,必须要是武术界有声望的才行,点睛之后,便要祭狮。祭狮要把狮头供奉于高桌,点燃香烛,烧纸钱,祭上三荤三素的菜品,舞狮之人在堂下3叩首跪拜,并宣读习武之人的规矩:</h3><h3>恭敬谦虚、尊师重道</h3><h3>见义勇为、坦诚和善</h3><h3>浩然之气、心怀天下</h3><h3>勤学苦练、不图虚名</h3><h3>见贤思齐,从善如流</h3><h3>融会贯通、博采众长</h3><h3>不畏强凌弱、不借势狂妄</h3><h3>不当叛国之徒、不图显官厚禄</h3><h3>不自骄自满、不蹉懈练拳</h3><h3>不逞强斗狠、不虚荣好胜</h3><h3>祭狮完毕后,方可舞狮。</h3><h3>三、青面狮的舞法:</h3><h3>青面狮也称为“四季灯”,即四季都可以舞的一种狮,青面狮是要成名的武师、江湖阅历较深、一年四季行走江湖参师访友过程中使用,这些武师在行走过程中,也会行医,帮人医治跌打损伤,在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里,武术与德行是一朵“并蒂莲”,习武之人,不仅武功高强,还武德高尚,抱一颗行侠仗义的心行走江湖。关于青面狮的舞狮动作,有很多舞法,根据不同的场合,便有不同的动作。</h3><h3>1、寻常舞法</h3><h3>不管舞狮队伍去到哪个地方舞狮,首先要拜帖,拜帖一般会送给当地武术宗师,还有当地有新屋落成、新婚、喜事、做寿的人家。青面狮一般主要的道具是:灯笼(马灯)、竹篮、狮头、红布数条,2个7寸大小的小锣、一些器械(刀、枪、剑、棍等)、拜帖;提灯笼(马灯)和提竹篮的人一般是同一个人,这个人一般是在当地有名望、懂规矩的内行人,提灯之人边走边吆喝:“请看灯”(新春时节则喊:“请拜年”),并由提灯人跟各个屋主介绍舞狮队伍、舞狮地点等内容。提灯人后面跟着拿狮头的人,2个开筛子(打锣)的人紧跟其后,敲锣发出“咚锵,咚锵,咚咚锵有节奏的声音,大意便是:参拜,参拜,参参拜,看灯,看灯,看看灯,舞狮灯要耍“上水灯”(看河的流向,从东往西耍),狮子去到人家家里穿灯,要先进大堂,再东边屋,之后再西边屋,进人家家门不能踩门坎(踩门坎是踩威风,故是禁忌),而且狮子出门后要有回头的动作,按照行内人的说法是“狮子回头,万事不愁”。最后,舞狮队伍会选择集中宽大的场地进行舞耍。</h3> <h3>接着便是做狮衣,狮衣的原料也是夏布,颜色是黄色,黄色自古以来便代表尊贵、吉利和财富,所以狮衣采用这种颜色也就不足为奇了,但做狮衣的黄色却不能采用现代化学染色的方法制作,必须得用一种叫“黄栀子”的植物果实染色而成,用这种方法染成的黄色,更健康,自然,也更能体现人的敬畏之心。</h3><h3> 最后是掩口布的制作,掩口布是用红色的夏布,红色代表喜庆吉祥,舞狮的时间不同,掩口布上写的内容也不一样,正月出去舞狮,掩口布上要写上“恭贺新春”,但如果是元宵过后舞狮,狮子掩口布上则要写上“参师访友”,掩口布上的内容也标示着舞青面狮的目的,是“恭贺新春”还是“参师访友”,一看就能明白。特别要注意的是,掩口布上写字,要用全新的毛笔,一般认为,写过其他内容的毛笔不洁净,用全新的笔以示尊重与吉利。</h3><h3>掩口布做完,便是做狮尾,接下来便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点睛和祭狮。</h3><h3>给青面狮点睛的人,必须要是武术界有声望的才行,点睛之后,便要祭狮。祭狮要把狮头供奉于高桌,点燃香烛,烧纸钱,祭上三荤三素的菜品,舞狮之人在堂下3叩首跪拜,并宣读习武之人的规矩:</h3><h3>恭敬谦虚、尊师重道</h3><h3>见义勇为、坦诚和善</h3><h3>浩然之气、心怀天下</h3><h3>勤学苦练、不图虚名</h3><h3>见贤思齐,从善如流</h3><h3>融会贯通、博采众长</h3><h3>不畏强凌弱、不借势狂妄</h3><h3>不当叛国之徒、不图显官厚禄</h3><h3>不自骄自满、不蹉懈练拳</h3><h3>不逞强斗狠、不虚荣好胜</h3><h3>祭狮完毕后,方可舞狮。</h3><h3>三、青面狮的舞法:</h3><h3>青面狮也称为“四季灯”,即四季都可以舞的一种狮,青面狮是要成名的武师、江湖阅历较深、一年四季行走江湖参师访友过程中使用,这些武师在行走过程中,也会行医,帮人医治跌打损伤,在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里,武术与德行是一朵“并蒂莲”,习武之人,不仅武功高强,还武德高尚,抱一颗行侠仗义的心行走江湖。关于青面狮的舞狮动作,有很多舞法,根据不同的场合,便有不同的动作。</h3><h3>1、寻常舞法</h3><h3>不管舞狮队伍去到哪个地方舞狮,首先要拜帖,拜帖一般会送给当地武术宗师,还有当地有新屋落成、新婚、喜事、做寿的人家。青面狮一般主要的道具是:灯笼(马灯)、竹篮、狮头、红布数条,2个7寸大小的小锣、一些器械(刀、枪、剑、棍等)、拜帖;提灯笼(马灯)和提竹篮的人一般是同一个人,这个人一般是在当地有名望、懂规矩的内行人,提灯之人边走边吆喝:“请看灯”(新春时节则喊:“请拜年”),并由提灯人跟各个屋主介绍舞狮队伍、舞狮地点等内容。提灯人后面跟着拿狮头的人,2个开筛子(打锣)的人紧跟其后,敲锣发出“咚锵,咚锵,咚咚锵有节奏的声音,大意便是:参拜,参拜,参参拜,看灯,看灯,看看灯,舞狮灯要耍“上水灯”(看河的流向,从东往西耍),狮子去到人家家里穿灯,要先进大堂,再东边屋,之后再西边屋,进人家家门不能踩门坎(踩门坎是踩威风,故是禁忌),而且狮子出门后要有回头的动作,按照行内人的说法是“狮子回头,万事不愁”。最后,舞狮队伍会选择集中宽大的场地进行舞耍。</h3> <h3>拜帖的几种内容展示 </h3><h3> 另外,在舞龙舞狮界,有个特别的规矩,那就是舞龙队伍和舞狮队伍相遇的话,必须要先舞龙再舞狮,而蚌壳灯、茶灯、竹马灯等其他的灯都要礼让狮灯,即先舞狮灯再舞其他灯,包括在路上相遇,也遵从同等礼仪。</h3><h3>正式舞狮之前,舞狮之人首先会讲一句暗语:“在江湖遇江湖,不在江湖莫损江湖”,言下之意是,请行家里手莫要把看出来的戏法诀窍或者破绽讲出来。</h3><h3>之后进入舞狮环节,首先便是“坐堂请师”,何为 “坐堂请师”呢,就是舞狮之人开始吆喝:“一个犁臂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不怕城墙高万丈,内外有人帮”,而听到这话,五湖四海舞青面狮的人便都知道,青面狮行家来了,这些舞青面狮的人不管是否认识对方,只要听到“坐堂请师”,便都会过来相帮。坐堂请师充分的体现了古时习武之人讲究仁义,五湖四海皆兄弟的英雄气节。</h3><h3>坐堂请师之后便是告煞、安神的环节,所谓告煞、安神,是指舞狮之前,要参拜人家祠堂庙宇里的神灵和六畜家神,以免打扰到神灵,具体做法就是让狮头在房屋上厅的正向拜3拜,虔诚的默念:前来舞狮,如有打扰,请勿怪罪。这便是告煞、安神。</h3><h3>从告煞、安神的存在可以看出舞狮之人对天地的敬畏之心,所到之处礼数周全妥帖,被人敬仰,实属情理之中。</h3><h3>告煞、安神后,就是起狮,面向东方迎狮,狮头开四门(东、南、西、北,即向4个方向各拜3拜)。最后开始舞狮,厅中摆好高桌,狮头首先从左边上桌(称“左狮右向”),上桌后的狮子便摆出“观音坐莲”的姿势,“观音坐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里一个家喻户晓的形象,观音菩萨是中国民众崇敬供奉的菩萨,对她的崇信远在其他佛教神祗之上,其仁爱无边,德行天下,而观音坐莲也寓意着得天庇佑,吉祥如意的意思。这个过程大致1分钟左右,狮头便从桌上跳下来,之后就是随性发挥,凭舞狮之人的功夫高低,表演各种动作,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狮子挠痒”、“狮子滚绣球”、“狮子采青”、“狮子瞌睡”、“狮子翻跟头”、 “狮子戏水”,“狮子抱崽”等。</h3><h3>在人们心中,青面狮所到之处,如同开光一样,借玉帝灵气,驱除邪障,送来吉利与平安,舞狮完毕,舞狮之人便会把狮头,置于高桌,随后便开始武术表演,先是拳术套路,拿出自家所长,舞几套拳,博一阵喝彩;接着便是长短器械,刀、枪、剑、棍、板凳(兵器也有兵器的说法,下附。)等,十八般武艺,各展风采,接着便是对练,双人或者多人对练,然后便是最精彩的部分,搬桌子,耍架上,最后就是杂技、魔术、硬气功表演等,场面十分热闹,表演完之后,便是狮子挨家挨户“回头”,所有的户主一般都会在这个环节送上红包或者茶果,整个一场青面狮舞下来,大概要2个小时左右。</h3> <h3>2、贺新居,送财神舞法</h3><h3>如果是新房祝贺,舞狮的时候便着重于告煞、安神和送财神,这便有“开新转斗,连升三级”的舞狮动作:让童子在房屋的厅门口披红,右手执笔,左手拿杯,做出“赵公骑虎”的姿势骑在狮背,然后把童子送到供奉用的桌上,保佑添喜发财,财源广进。然后借狮子的灵气,用朱笔划灵水,告煞辟邪,保新家平安吉祥,划除百病。赵公是中国民间供奉的招财进宝之神,相传赵公姓赵名公明,又称赵公元帅、赵玄坛,终南山人,自秦时避世山中,精修至道。后在道教神话中成为张陵修炼仙丹的守护神,玉皇大帝授以正一玄坛元帅之称,并成为掌赏罚诉讼、保病消灾之神,买卖求财,使之宜利。其像黑面,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身跨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赵公骑虎”的舞狮动作主要目的是“送财神”,这个步骤完成之后,新屋屋主通常为讨一个好彩头,会把谢狮用的红包悬挂于新房栋梁之上,让舞狮之人取红包,这个部分表演是非常精彩的,只有武功高强的人才能取到,现场十分热闹。贺新居还有喊彩:</h3><h3>瑞狮登门贺华堂,恭贺府上华居万万年。</h3><h3>左边造起金狮子,右边造起双凤凰。</h3><h3>金狮子双凤凰,成双成对放光芒。</h3><h3>华居和顺人安康,年年出个状元郎。</h3><h3>主人上座接宾朋,喜事连连笑开颜。</h3><h3>财神神像高高挂,全家子孙福满堂。</h3><h3></h3><h3>富贵长,家安康,家安康,全家上下幸福!美满!!万年长!!!</h3> <h3>3、贺新婚,麒麟送子</h3><h3>比如新婚祝贺,便有“麒麟送子”的经典动作,让一童子披红,骑上狮子,然后把童子送到新人的婚床上,寓意安子,多子多福,早生贵子。麒麟送子是中国古代祈子法的一种,古人常称呼聪颖可爱的男孩为“麒麟儿”、“麟儿”,俗称“天上麒麟儿,地上状元郎”,故在婚嫁之时舞“麒麟送子”也是极其喜庆的。贺新婚的喊彩:</h3><h3>瑞狮登门贺新婚,金童玉女结良缘,多生贵子早添孙,勤俭持家同心结,夫唱妇随长长久,宾客满堂祝新亲,白头偕老幸福长</h3> <h3>4、贺寿舞法</h3><h3>如果是给人贺寿,那青面狮又有不同的舞法,首先把寿星请到厅中正向,在厅中摆好2条长凳,长凳横放在下厅位置,在靠近寿星一方的长凳上摆上盛水的脸盆和一把火钳,脸盆盛水,水便代表东海之水,摆上盛水的脸盆则寓意福如东海,火钳是民间烧火煮饭时用来添加柴火的一种保护用具,而柴火则是从山上拾捡而来,故火钳便被用来代表山与香火,摆上火钳便寓意着寿比南山,香火传万代,狮子从这两条长凳上跳跃舞过,寓意寿星跨过一年又一年,福泽永寿,以此向寿星贺寿。贺寿也有贺寿彩:</h3><h3>瑞狮登门拜寿星,寿星本是天上紫微星,妻生子,子生孙,子子孙孙满门庭。老祖年有八百岁,终南山上千年树,寿星能享万年春,今日贵府来做客,主上满堂是宾朋,有领导,有世亲,满堂宾朋来贺寿,共享寿星万年福。</h3> <h3>四、江湖规矩、说法</h3><h3>行业内耍狮灯有很多种形式的暗语,以下是青面狮比较常用的暗语:</h3><h3>问:我在门内把狮问?</h3><h3>答:参师来访友。</h3><h3>问:哪有闲心说诗文?哪里来?哪里去?</h3><h3>答:请把湖关摆出来,方可与你来说清,当初师父传与我,江湖不能乱传人,师父学奉三百三十文,三餐鱼肉不离身,还要四礼八拜谢师尊。如你出得三百三十文,凭点玩个天翻地转身,你问我瑞狮从何来,问我器械、拳棍从何来,问我三教九流从何来,问我江湖并四海从何来?如今我问老兄师兄师弟几多人,你是江湖必晓得清,你别说不知音,我会着朋友说理手,我也与师兄洋洋说诗文,我今日会了你师兄不新鲜,你先前七古八怪乱糊行,我今明知山有虎,而今单要上山行,今日尊兄来问我,我会的尊兄不新鲜,以前我把你当尊兄,谁知会的是假师兄,一则一,二则二,三反四复不中听,我五阴六阳对你讲,七古八怪糊乱行,我九知山上有猛虎,今日实在硬要往此山上行。</h3><h3>兵器说法:例如:</h3><h3>大刀:乃是关公仁义刀,又名青龙偃月刀,冷锋锯。又叫关公刀、南岳大刀。</h3><h3>拳棍:拳棍二家一路行,昆仑山上练就一条机心棍,先练三十六,后学七十二,金枪棍起多变化,雷震岐山一棍定乾坤。</h3><h3>单刀:又名柳叶刀,提起三国马超勇,吕布防身好英雄,三国三人战吕布,手执单刀破太平。</h3><h3>板凳:堂上板凳盖防身,三国英雄马超用,四脚板凳从地起,板角四面能防身。</h3><h3>五、青面狮的历史与发展现状</h3><h3>青面狮在不同的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和平年代,青面狮为人们带来欢乐、喜庆、吉祥,在上个世纪40年代,中国国内处于战争年代的时期,因为舞青面狮之人皆是武功高强之人,这些习武之人大部分是爱国志士,甚至很多都是中共地下党员,当时青面狮便成为地下党传递信号的一种方式,其中,王家拳第六代传人王贤成先生,当时也是舞青面狮之人,有一次,日本人扫荡村庄,在村子里抓壮丁做挑夫,他们把抓回来的壮丁都囚禁在上升村(湖南浏阳市)的黄泥坪老学堂里,当时的王贤成身为习武之人,一身正气,他为了救他的同胞,在当天夜深后,杀死了2个守卫,将囚房的木窗拧断,带领众人逃了出来,后来日本人发现了出逃的众人,他们便举枪射击,所幸当时有夜色掩护,王贤成机智的带领众人跑“之”字逃离,无一伤亡。后来,王贤成参加了轰轰烈烈的萍浏醴起义,青面狮也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成为接头联络的暗号。</h3> <h3>五、青面狮现状:</h3><h3> 三十年前,浏阳市大瑶镇上升村有很多舞青面狮与花面狮的人,可慢慢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动荡,加之又缺少必要的宣传,舞青面狮的人越来越少,甚至一度消失,直至2015年的某一天,青面狮的主要传承人之一王绍钦先生在家后院散步时,偶然发现自家院子中有一处假山,其形状酷似青面狮,他当时内心十分激动,他想,这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青面狮是祖祖辈辈经过漫长的历史遗留下来的璀璨的民族文化,自己作为青面狮的传人,眼见青面狮即将绝迹失传,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其挖掘整理并发扬光大,绝不能坐视不理,于是便迅速召集村上老一辈的青面狮行家里手,开了一个有关青面狮传承与发展的座谈会,很快,上升国术团重新组建起来了(上升国术团在1958年就已经成立了,当时是王贤成先生任团长,现存老国术团团员有:周连秋先生与王成法先生),免费培训青面狮技艺。至此,青面狮在上升村才逐步发展起来。</h3> <h3>如今浏阳市的上升村,有着数位青面狮的后人,他们都是从青面狮前辈王贤成、王承荣、王仔元、唐忠翰、张美成、彭显荣、周连秋、何起春、何志、何义、蒋连仓、王端富、黎世发那里代代相传的,这些传承的后辈人中,其中王成法、王绍钦、张春花、王意成、周炳文,王绍球、伍志友、彭光辉、王承意、王天鹏、刘宇霖、张建、邹昌发、王祖寻、伍祥银,易修忠、王祖应、梁绍益、张庆来、王勇、王薏便是杰出代表。现在浏阳上升村又逐渐将沉寂30多年的青面狮发展起来,建立了青面狮队伍,逢婚嫁、新屋落成、祝寿或喜庆节日,都兴舞青面狮,且上升国术团正将青面狮申遗。</h3> <h3> 以武强体,以德服人。文以睿智,武以强身。自强不息,厚德载物。</h3><h3>著名武术家王成法德艺双馨,文成武就,乃武林界之楷模。</h3><h3>著名武术家王绍钦先生文武全才,武德,人品高尚,为人处事各方面都令人敬佩,是我等学习的典范。</h3><h3></h3><h3>如今,在世界范围内,武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新型的体育产业,练王家拳,走文武双全成才之路。</h3><h3>王修黔在此祝王家拳和青面狮王与歌曲【浏阳河】【浏阳烟花】一样誉满天下,纵横全球!</h3> <h3>看湖湘国粹故事传奇,敬请扫码关注湖湘资汛公众号,谢谢!</h3>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