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文字终是能突破喧嚣的尘土,成为一股清冽的甘泉去涤荡人心。”
李娟的《遥远的向日葵地》就很好的证明了这句话。在本书里的向日葵,代表的是孤独的等待和农耕的艰辛。李娟用自己坚韧、温暖又积极乐观、充满力量的文字,描述了十年前与家人在遥远的阿勒泰隔壁种植向日葵的往事。
她笔下的人与事跃然纸上,勤劳能干、努力向上的妈妈、颠沛流离终究回不到那片土地、一直在“等待”中的外婆、温柔的小赛虎、爱偷鞋子的丑丑、一个近乎破烂的顶和一些零零散散的锅碗瓢盆组成的房子、还有那片明明已经日渐繁盛,却还是被鹅喉羚毁了的九十亩向日葵地……很贫苦的生活,除却一丝苦涩之外,更多的,却是丰盛、生动和坚韧。
有读者曾说,李娟就像一颗蒲公英的种子,飘到哪里就在哪里安营扎寨,即便是人迹罕至的荒野,也会生根发芽。她又似一颗向日葵,即使孑然一身也会永远朝着太阳,高高地昂起头颅。
“一个安心的人在哪儿都可以过得自得其乐,抱着振奋乐观的思想,如同居住在皇宫一般。”,梭罗在《瓦尔登湖》里的这句话彷佛是为李娟定做的。内心丰盈的人,生命力总会喷薄而出,也才会在笔端自然而然流淌出源源不断的、无比灵动、亲切、光芒万丈的文字来。
台湾作家朱天衣说,“李娟写的真好,文字清扬,浑然天成到让人好奇,她是如何开始写作的,又为什么要写,她像沙漠中一株突兀的仙人掌,不知从何而来,彷佛自有天地、自有那片沙漠以来,她便存在着,且还自喜自得地开着鲜美的花朵,让看着她的人也跟着欢腾不已。”
李娟的文字,永远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漂泊、居无定所的日子,也过的有滋有味、乐趣无穷,艰难、困苦、气候恶劣、自然灾害横行霸道……李娟全盘接纳了在其中的样子,令人心生敬畏。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精神内耗似乎成了一种普遍的 “现代病”。我们在生活的压力、未来的迷茫和过去的遗憾中苦苦挣扎,疲惫不堪。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www.dbeile.cn/news/8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