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靠100元起家,赚8分钱利润,如今身价几十亿的他说:“绝不上市”!

“食色性也”这是国人对美食的追求,

而要能称得上美食的菜品

一定是色香味儿俱全。

如何提“香”有很多方法,

却总少不了一种调料,

它就是“十三香”。

今天无忌哥就来给大家讲讲,

“十三香”创始人

王守义的故事。

靠100元起家,赚8分钱利润,如今身价几十亿的他说:“绝不上市”!

1

为了生计去创业

王守义是开封人,相传其祖上是明朝时期的官员,后陷入政权斗争被迫辞官回家开了间药铺。

在几百年的历史演变中,这间药铺逐渐变成了皇家御用药品,可之后还是慢慢没落了,就只剩下祖传的秘方被保留下来了。

时间一下就来到了1959年,王家已经跟普通老百姓没有什么区别。为了生计,传承了祖传秘方的王守义开始想方设法赚钱。

因为中药有滋补膳食的作用,王守义想能不能经过改良秘方,让这种调料适合千家万户的饮食中?

于是,他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加入了花椒、花椒、大茴、胡椒、草果等二十多种中草药,最后经过不断的实践研制出了新的调味料,也就是人们喜欢吃的“十三香”。

为什么把这种中草药取名“十三香”呢?是从名字笔画得来的灵感,“王守义”共13画,此后王家的每一个后代也有一个13画的名字。

刚开始制出新调料后,王守义就挑着担子在家附近的镇上叫卖。因为价格便宜且味道独特,“十三香”很快就打开了市场。

在交通工具还很落后的年代里,要把产品卖的更远就只能靠自己的双脚走过去,王守义亦是如此。

就这样,他从开封去到了河北石家庄,还跑到了南边的驻马店。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只要是脚能走到的地方,就有王守义的足迹。

虽然,那时人们对于品牌的意识还并不强烈,可为了彰显自家品牌的特点以辨真伪,没有什么文化的王守义在每一个产品上都盖了印章,这算是“十三香”较早的品牌象征。

靠着这些,“十三香”渐渐打响了名气,品牌信誉也提高了,后来买“十三香”的人越来越多,王守义也不得不增加人手。

可是好景不长,因为某些原因,“十三香”不得不停产了。

2

8分钱利润年营收过亿

“十三香”再次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已经是改革开放的年代了。

1984年,年过花甲的王守义跟随子女从开封来到驻马店安享晚年。

那时,全国上下掀起一股创业潮,有先见之明的王银良打算说服父亲重出江湖,后来他们用100元创立了“十三香”调料厂(彼时只是一个小作坊)。

创业初期,王守义像上了锚的螺丝不停的转,每天4点起床拉着破旧的货车沿街叫卖,到晚上很晚才回家,一年365天天天如此。

就这样,“十三香”一点点积攒了人气,本来的家庭小作坊也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王守义决定扩建产房,购买机器进行专业化生产。

1998年,王守义“十三香”集团正式成立,总注册资金8000万,第二年,“十三香”有了属于自己的商标,公司经营规模越来越大。

彼时的“十三香”已经从河南驻马店销售到全国上下30多个省市地区,年营业额高达4亿元。

2003年,将近80岁的王守义老人永远的离开了,而就在这一年由他一手创立的公司年销售额达到了5亿元。

此后,“十三香”集团一直由儿子王银良掌舵,即使没了老父亲的照料,“十三香”集团也发展的很好。

从2003年到现在,“十三香”集团的年销售额不断的上涨,到2015年已经达到了16亿,2016年更是达到了28.1亿元。

虽然,公司年营业额超过亿元,可很少有人知道其实一包“十三香”的利润只有小小的8分钱。

几十年来,“十三香”一直保持着原有的味道,而在价格方面一般不会超过5元,相比动辄十几元的酱料这已经很亲民了。

3

管理措施与秘诀

其实,在王守义去世之后,“十三香”面临过短暂的管理问题。

以前是“大家长”时代,公司的重大决策都会按照王守义的指示去做,可是没了老爷子,家族企业就像是失了主心骨,这时就必须采取一些措施了。

王银良的做法是削弱“家族人员”的管理实力,任人唯贤,开始用业绩来考核每一位员工。

为此,他先后劝退了自己的妻子和一些“关系户”,还聘用了职业经理人来对公司进行专业化管理。

之后,公司开始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不断提高生产能力。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后,“十三香”集团变得越来越现代化、制度化、正规化。

到现在,“十三香”集团不仅仅只生产“十三香”,还有以“麻辣鲜”“鸡精”“包子饺子”等调料为主的200多种产品。

这么多年,“十三香”能够越做越大,除了本身产品的独特性,还在于它一直坚持的一条定律:就是坚持做实业,不上市也不贷款,不欠款也不发展其它产业。

作为一个十分讲究信誉的企业,“十三香”一直用产品、产能来说话,“不去做其它的,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就能把企业做好”这也是当时王守义老人打下江山的秘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