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周代到秦代,都以黄历冬至之月--十一月建子(干支纪年的地支之始),称冬至为岁初,一年的开始就在冬至。到了汉代,汉武帝元封七年(前104年)改了历法,冬至就成了冬至节。在冬至日有祭天、祭神、祭祖和〝贺冬〞仪式。
从汉代到近代明清,都很重视冬至节,进入了现代,冬至还是一个鲜明的节气标志。冬至节,家人团聚过节、祭祖、进补储备能量,这些节庆习俗伴随着生活的脚步,印象深烙。
冬至食俗典故
就来说一说冬至食俗的典故吧。冬至节吃什么?中国文化中,过冬至节的食俗代表物中,饺子、馄饨、汤圆(汤团)可以说是最普遍的,其中都蕴藏著文化典故。
中国北方冬至、过年都有吃饺子的习俗,俗称〝安耳朵〞,河南民俗也流传〝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的习俗。传说这种习俗是从东汉〝医圣〞张仲景在河南施药济食而留下来的。
东汉的临床大医家张仲景(150年-219年),出生于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和镇平县一带)。唐代甘伯宗《名医录》(亡佚)记载:〝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
东汉末年世局非常动乱,瘟疫大流行。张仲景告老还乡回到河南,上门求医的人络绎不绝,他有求必应,整日里非常忙碌。但是他心中牵挂着一群在白河边上冷飕飕打着颤,两只耳朵都冻烂了的乡人。
张仲景与饺子〝祛寒娇耳汤〞
百忙中的张仲景研制出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传说这〝娇耳〞就是今天人们都知道的〝饺儿〞,即水饺的源起。张仲景的这道〝祛寒娇耳汤〞不仅让穷人饱了肚子,而且能够袪寒,治疗了他们的烂耳朵。
就在汉代末年的一个冬至日,张仲景让徒弟在南阳东关某处搭了个棚子,架上大锅煮沸了水,为穷人施食、舍药治病,这药就是〝祛寒娇耳汤〞,其实就是含有袪寒药材的羊肉水饺,那样子就像耳朵,又有防止耳朵冻烂的功效,所以张仲景给它取名叫〝娇耳〞。
张仲景让徒弟们从冬至日连续到过年给穷人赈济、舍药〝祛寒娇耳汤〞,来的穷人都可以吃一碗娇耳汤,里有二个娇耳。吃过后的人浑身发暖,两耳生热,耳朵也不再受冻烂掉了。
今天的人普遍都知道在冬至、过年吃饺子的习俗,传说是来自张仲景给穷人赈济、舍药的〝祛寒娇耳汤〞。
当然,传到了今天,饺子也出现许许多多的馅料,也有了煎饺的作法,然而那外表的形状,还是不离耳朵的形状。在一些地方也还流传了冬至和冻耳朵相关的俗谚,比如:〝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冬至不吃饺,冻坏脚骨爪〞〝吃饺子安耳朵〞等等。
冬至吃馄饨贺新生
除了饺子,吃馄饨也是冬至食俗。〝馄饨〞一词和〝混沌〞谐音;饺子在明代之前也称为馄。有个传说,冬至吃馄饨有纪念始祖诞生于混沌之意。上古的冬至日代表一元复始、新岁的开始,而开天则是带来中华民族的新诞。吃〝馄饨〞具有破阴释阳、祝贺初生、新生的意义。清代《燕京岁时记》就采这种说法,记载〝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
南宋的岁时记著作提到冬至吃馄饨、以馄饨祭祖的习俗。南宋陈元靓的《岁时广记》提及:〝京师人家,冬至多食馄饨。〞;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也提到:祭祀以馄饨祭祀祖先。
老北京有人会说〝冬至馄饨夏至面〞。传说在汉代北方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经常骚扰边疆,在他们的阴影下,生民忐忑不安,甚至丧失了生命。汉地百姓心中怨恨,于是做肉馅用面皮包成角儿,呼其名叫〝浑〞、〝屯〞,连呼〝馄饨〞,然后吃了它,以求平息战乱,生活太平安宁。传说最初吃〝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流传下来成了习俗。《演繁露》记载馄饨来自塞外:〝世言馄饨是塞外浑氏屯氏为之。〞然而,清代《燕京岁时记》则不认同这种说法。
明代张自烈的著作《正字通》提到当代的〝馄饨即饺饵别名,俗屑米麫为末,空中裹馅,类弹丸形,大小不一,笼蒸啖之。〞所以类似弹丸形象现在的烧卖,古代也曾叫做馄饨。
冬至吃汤圆
南方的冬至饮食习俗以汤圆为代表。汤圆古称〝牢丸〞、又称〝牢九〞,又有〝汤团〞、〝团子〞、〝浮圆子〞、〝粉角〞……等等的叫法,在中国北方称为〝丸子〞。不管那一种称法,汤圆都是圆形状貌,象征天与太阳,好像冬至的阳光--冬至到,阳气也生了,同时寓意年终团聚。
有的地方称无馅的糯米粉小团子为汤圆,有馅的团子叫〝元宵〞。有的地方将有馅汤团作祭祖之用,无馅的用来祀神。南方沿海地区的人,往往把一部分汤圆染成红色,红色与白色汤圆寓意阴阳交泰。
汤圆的起源也很早,《初学记》卷二六引晋束晳《饼赋》:〝四时从用,无所不宜,唯牢丸乎!〞看得出来,晋朝人士非常酷爱吃汤圆,春夏秋冬四时皆宜。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酒食》:〝笼上牢丸,汤中牢丸。〞北宋苏轼的诗中也提到汤圆(牢九)是自古以来的美味,见《游博罗香积寺》诗:〝岂惟牢九荐古味,要使真一流仙浆。〞。宋周必大《元宵煮浮圆子》诗序说到:〝元宵煮食浮圆子〞的习俗。
其实,汤圆(牢丸)曾经有个别名叫〝水饺饵〞,和〝水饺儿〞发音非常近似,于是被误以为是〝饺儿〞,在《康熙字典.食部》指出了这个错误:〝水饺饵,卽段成式食品,汤中牢丸。或谓之粉角,北人读角如矫,因呼饺饵,譌为饺儿。〞
或许冬至吃汤圆(水饺饵)和吃饺子(饺儿),曾经因为这样缔结了缘分?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www.dbeile.cn/news/8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