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大千世界,百媚千红,却有一些人不问世事、专注工艺。在柳州,有这么一群传统手工技艺让人叹为观止的非遗传承人,正因为他们的坚守,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火焰才能经久不灭,代代相传。
我们特此推出非遗传承人系列,与众共赏。
三江木构鼓楼
三江木构鼓楼
杨求诗
属相:兔
职业:(侗族)木构
称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个人成绩:
2018年,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称号。
2016年,获2016年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模型工艺大赛“优秀奖”。
2016年11月,参加龙吉风雨桥建设并任“掌墨师”。
2015年9月,被聘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客座教授。
2009年,获得第二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2008年,获柳州市第三届“十佳民间艺人”称号。
杨求诗获柳州市第三届“十佳民间艺人”称号
木构建筑的3D设计图
“一把曲尺能将寨门竖,几根直线造就和谐桥”,这是乡亲们对杨求诗高超木构技艺的盛赞。
杨求诗,1963年出生,三江县林溪乡平岩村岩寨屯人。从小着迷于木匠工艺,1977年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境困难,无法升学。当时的杨求诗尽管年纪小,但他的心里总有一个执念:“一个人闷闷不乐地呆在家里,这样下去也没有意思,我还那么年轻,必须树雄心、立壮志,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做成一项独特的事业!”
杨求诗
从此以后,杨求诗开始在家里捣鼓,自学木质家具和儿童玩具等各种工艺品。1988年,当地知名木匠师傅见他好学,便决定带他学艺,于是杨求诗正式拜师,学习老前辈传下来的木构建筑技艺,随后常带他出门做各种木工。杨求诗先后去过江苏、湖北建造民族文化村,去过深圳、惠州等地建鼓楼和风雨桥。
杨求诗的家乡——三江平岩村
杨求诗与自己设计的鼓楼合影
杨求诗专研木构技艺
2003年,杨家第四代木构传承人杨求诗,成功出师。由于深得祖传技艺,加之勤奋好学、悟性高,杨求诗很快成为当地有名的木匠师傅。杨求诗建造的木建筑有鼓楼、风雨桥、吊脚楼、戏台、寨门、凉亭等,不仅继承“干栏”式建筑的优良特点,而且内设吊脚,使建筑更加美观,创立了别具一格的木建筑工艺体系。最近几年,他陆续承接了一些外地的庄园、度假村、风雨桥、长廊、寨门等项目,但更多的还是修建本地鼓楼,三江的平懂、皇朝、独峒的鼓楼均出自他的双手。
杨家第四代木构传承人——杨求诗
Question(问)1,以下简称Q1
Q1
杨师傅,你今天穿得好正式呀~
呵呵,这是修鼓楼的时候得送的。每修一栋鼓楼,就会得到寨子村民送的够做一件衣服的布料。
Q2
那你的衣服多得穿不完啦!你从小生活在这里,聊聊你们三江平岩村吧?
还好,还好。平岩村位于三江县林溪乡南段,由林溪河畔的平寨、岩寨和马鞍寨三个自然屯组成,位于著名的“程阳八寨风景区”最南端,是目前保存传统民风最好的寨子。
美丽的三江县平岩村
三江素有“鼓楼之乡”、“世界桥楼之乡”、“世界木构建筑生态博物馆”等美誉,你们这里有什么特别的?
我们平岩村有独特的吊脚楼、鼓楼和风雨桥,有侗族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如藤编、竹编、草编、石刻,还能看到琵琶、芦笙、侗笛等侗族乐器的制作。遇上侗族的传统节日,大家还可以一起感受最有风味的当地民俗:正月初三送新娘、二月二、春社节、四月人、冬节等,盛大的活动还有:月也、百家宴、赛芦笙、演侗戏、探桥、踩楼等。
Q3
听上去,很有意思!小时候,你住的房子是怎么样的?学建房子前,你以什么为生?
我们从小没见过砖房,以前是住在曾祖父遗留下来的又小又矮的木构旧房子,有上百年历史了。我开过公路、拉过矿,目前也还是以种地为主。
Q4
风雨桥
Q5
你现在住的房子是你自己建的吧?这么大的三层楼,拿来卖的话算“豪宅”啦!
房子肯定是我自己建的呀,二十年来我重新推倒修了三次。你们现在看到的是2009年最新建的,前后做了三个月就可以住了。当时做的时候花了不到十万,现在不止这个钱了。
Q6
总是听你说自己是“掌墨师”,“掌墨师”是怎么样一个职业?
在民间,“掌墨师”意思是掌控墨线的师傅,是传统修房造屋时全程主持建设的“总工程师”,包括从选址、规划设计、地基开挖、来料加工到掌墨放线、房屋起架、上梁封顶等一系列活动。
每一座鼓楼上梁的时候,都要举行隆重的上梁仪式。仪式上,由“掌墨师”唱祝福歌和上梁歌,在鼓楼竣工庆典时,也会举行盛大的开门仪式。四方宾客抬着红猪、吹着芦笙、带着歌耶队前来庆贺,场面非常壮观。
鼓楼竣工时举行盛大的开门仪式
你的师傅是谁?在八寨做了那么久木楼,有什么心得?
师傅是我叔叔,我觉得自己应该也算是有一点天赋,跟他学了三年就出师了。然后学建民房,就是一般的木楼,十几天可以完成一个屋架。陆陆续续做了十五年木楼,有上百座。在我们程阳来说,算是比较厉害了,远乡近邻都知道有我这么一个会做木楼的师傅。
Q7
之前没有人能做鼓楼吗?
也不是,有些老师傅们可以做,我是最年轻的呀。
Q8
杨求诗正在接受记者采访
Q9
后来是怎么开始建起鼓楼的?
2005年,平懂那边找到我,希望可以帮他们修一座鼓楼。我当时实话跟他们讲,我师傅没有做过鼓楼,我也没有做过,只是看别人做过,如果你们相信我,我会努力尝试一下。
Q10
然后一次性就建成了?
对呀。之前研究了类似鼓楼的构造,然后自己设计,做了一些改进。因为平懂这个鼓楼主要是用来当作舞台的,我是采取从里面吊柱的方式,把五根柱子拉开。刚开始做的时候也很难,非常担心做不成。还好,功夫不负有心人,上梁那天还是很顺利。我的第一栋九层高的鼓楼就这样诞生了,当时在整个程阳八寨引起了一阵轰动。
杨求诗设计的木构建筑
后来有没有突破?
那几年,平均一年完成一两座鼓楼。突破的话不一定,要看当地需要建什么样子的,有些比较传统,我就保持传统特色,需要创新的我才会有所改进。像林溪有个寨子要建一个两层的鼓楼,其中多了一层客楼(人可以走上去),这个跟普通的不一样。
Q11
鼓楼,在老百姓心目中是什么分量?
鼓楼从古至今,一直是村寨祭祀、议事、、迎宾、庆典,以及唱歌跳舞娱乐的重要场所,是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地。鼓楼建得越高、越雄伟,说明这个寨子越富裕。
Q12
鼓楼在村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Q13
侗族鼓楼有什么特点?
不论高矮、大小,寨的平面均为偶数,如四边形、六边形、八边形,它的里面均为奇数,如五层到十七层不等。平面和里面的数字,隐含天地合一和阴阳结合之意,象征吉祥。
Q14
里面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大多数鼓楼以四根较粗的杉木为中柱,中柱之间用穿枋连接形成“井”字架。中柱外围用抬梁,抬枋连接檐柱,多为八根和十二根不等。檐柱不同的排列,构成不同的平面。檐柱外围称吊柱,再利用逐层内收的梁枋和檐柱、瓜柱作支撑。层层伸出挑手,从下而上形成鼓楼内部的构架。
鼓楼的结构
听起来有点复杂。外部结构又有什么特点?
鼓楼顶部的外形有璇山、歇山和多坡面山等。顶部的内部结构又分两种:一种是在中柱上架梁支撑雷公柱,利用井干式框架链接四周瓜柱,再利用穿枋连接雷公柱形成多坡面顶架。另一种是在“井”字架上两边布设两根短柱,形成歇山顶架(“马”)。
Q15
这种模式意味着什么?
整座建筑构成了比例协调、均衡对称和规整完美的建筑造型艺术,既有朴实自然、稳定规范的形式美感,又能达到数百年不朽不斜的功用。
Q16
Q17
做木楼和鼓楼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木楼肯定简单一点,鼓楼有45度角的柱子要开孔。
Q18
不用一钉一铆,木楼也不会倒,这个原理如何控制?
这个是要靠以前师傅传下来的一些杠杆原理,榫卯原理等等。这个真不好说,就像一杆秤一样,有几个钩子,分别能称十几斤的、几十斤的、几百斤的。鼓楼也一样,“立木顶千斤”,承重在哪里,你自己心里要有数。
三江木构制作过程
建造一栋木楼有哪几个步骤?最难的是哪个?
凭经验,一般是在地面上把几百上千件的柱子和部件全部做好了,比如做鼓楼,先做中间四根柱子,然后做旁边的檐柱和瓜柱,还有抬枋、穿枋,然后一件件拼起来,最后再一起竖起来。最关键是竖起来那个环节,柱子要摆正,一点也不能歪,不能有任何偏差。
Q19
需要什么仪器来测量?
不用,靠眼睛从四边看就晓得了啊。
Q20
Q21
真厉害!鼓楼可以保留多少年?
杉木保护得好的话,一百年,几百年都可以。
Q22
最失败的一个作品是什么?
2011年的时候,在重庆做了一个鼓楼式的会议室,因为家里活路比较多,我带了徒弟过去。另外一个师傅做的时候,材料的规格没对得上,导致竖起来的时候,承重失败。因为当时我不在场,过完年后不得不拆下来重新做。这是比较失败的一次经历。
杨求诗和记者在鼓楼上
据说你在别的地方做鼓楼的时候,是轮流在乡亲们家里吃饭的?
是呀。当地人对于我们帮他们做鼓楼,都比较尊敬。有些地方我去了两三次,跟当地村民都比较熟悉了。做鼓楼的话,有三个仪式比较隆重,开工、上梁和开门仪式,这个时候我们就更受欢迎了。特别是在独峒的时候,那段时间好开心。前后我去过三次,有一次建成后,当地的妇女们特意请我们吃了一餐饭,被灌酒灌得好厉害,呵呵。
Q23
三江木构建筑在广西来说地位怎么样?你做鼓楼收入应该不错吧?
广西内就不用说了,三江侗族木构建筑风格在区内独一无二。收入的话,以前真不好说,毕竟在本地,乡里乡亲的也不好意思,我们在当地是按天算,一天只有20块钱。现在两百块左右一天,出外地就稍微好点。
Q24
鼓楼建成后,当地村民请杨求诗吃饭
Q25
你需要到外面学习进修吗?
偶尔会去外面去参观学习一下,看看别人的结构、式样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湖南、贵州都去过。
Q26
聊聊你收徒弟的标准吧?你的儿子学得你手艺没有?
来学的时候,看这个人爱好,有心学的话就收,目前我也有几个徒弟出师了。我的两个儿子前两年才开始学,毕竟学这个工钱太少,比不上去广东打工赚钱,慢慢来吧。学木工的一般都是三四十岁成家后的,年轻人不太爱学这个。
杨求诗与同学们
你现在是哪个学校的特聘老师?
我现在是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客座教授,不定期会去学校里讲木构技艺的课,同学们也会来我家这里实地学习。上次他们二十几个学生花了两天时间,来这里做出了一个鼓楼的模型。
Q27
你目前从事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拿鼓楼来说,当地的话需要的太少了,只有一些景区会有需求。
Q28
杨求诗给同学们讲解木构技艺
Q29
作为非遗传承人,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
虽然我们这种代表性传承人得到了国家的认可,但在实际的保护工作中未得到相关部门在技术资格上的认可,在招投标和市场运作上往往因“无技术资格证书”而被拒之门外。传承人迫于生计,经常“违心”地甘当后补角色(沦落到第三甚至第四承包方),几乎没赚到什么钱。
Q30
那么你有一些什么想法呢?
我希望,对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可以更多一点,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宣传非遗物质文化知识,还可以对侗族木构建筑传承人集中培训,然后发放相关技术资格认证证书,让我们更有底气、更有尊严地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
杨求诗在和记者谈他的想法
作为一名木构传承人,今后有什么打算?
作为一名师傅,也需要更上一层楼,我会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当好一个传承人。对本民族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其规律性,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让侗族木构技艺能经久不衰。未来的话,我想跟别人一起成立一个木构技艺传承人基地,现在正在筹备阶段,在找地方。我们再不坚持下去,就没有人做了,所以不管钱多钱少,还是要坚持下去。
Q31
The end
信息来源:柳州文化
投稿邮箱:983485731@qq.com
联系电话:8612066(新闻中心)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www.dbeile.cn/news/8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