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让学生“用AI而不惑于AI”

让学生“用AI而不惑于AI”

转自:衢州日报

  ■新闻速递:临近开学,有家长发现,孩子在偷偷用AI工具“赶”寒假作业。AI技术的普及,深刻改变了社会生活,为人们带来了很大便利。但孩子用AI“写作业”“找答案”的现象,也让不少家长感到担忧:如何避免学生过度依赖AI、丧失主动独立思考能力?

  ■热评:现实中不少学生只是把AI当成“偷懒神器”。打开软件,输入作文指令,直接照抄;让AI帮做数学题,也不看解题思路,直接搬运答案。像这类情况,AI显然并非“辅助”,而是“”。长此以往,心智尚未成熟、自控力相对较弱的中小学生,很容易对AI工具形成依赖,影响独立思考能力,甚至养成投机取巧的习惯。

  应当承认,人工智能作为新兴技术,必然在未来成为重要的学习辅助工具。加上现在大多数学生家里都有手机、电脑,甚至多种智能设备,要创造一个无AI的“真空环境”,并不现实。面对现状,因噎废食不可取,积极引导孩子“用AI而不惑于AI”,值得深思。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耐心引导孩子合理使用AI,而非一味指责、批判;老师要创新教学和作业形式,增加跨学科、项目化作业,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学校也可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让学生了解AI原理,明确AI使用规范,合理使用工具。换个角度看,AI服务提供者也应当有所作为,比如通过技术手段,识别用户是否为学生群体,若检测到疑似学生使用,便重点提供解题思路的方法、步骤;记录使用数据,分析学生在哪些知识板块频繁求助,形成更具针对性的学习反馈。

  皇甫思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