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夹江年画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夹江年画

<h3><br>夹江年画是一种传统的木版年画,与绵竹年画、梁平木版年画并称&quot;四川三大年画&quot;。2008年,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自宋代以来四川精良雕版印刷技艺的活化石。<br></h3> <h3><br>中国当代唯一较全面掌握天然植物颜料提取技艺的传承人夹江年画高级工艺师——张荣强 <br></h3> <h3><br>夹江年画始于明代,距今有近500年的历史,选用材料非常考究:版刻印版的梨木,需经过浸泡、蒸煮、沤制、清洗、打磨、拼接等半年时间繁琐的流程特殊处理。<br></h3> <h3><br>印制年画的纸张选用同样出自夹江的另外一个非遗项目——手工竹纸,画纸需经过年画师在纸面上依次刷上胶矾、贝子泥,蒸熟、晾干处理。<br></h3> <h3><br>夹江年画常用的主要颜色苏木红、槐黄、品绿、蓝靛、黄丹等都由植物和矿石加工研制,色彩鲜艳,和谐悦目。尤黄、丹两色最稳定,不怕风雨日晒,久不褪色。<br></h3> <h3><br>制作一幅木版年画的工序十分复杂,需经过人工雕刻制版、多次套印、局部渲染等十几道手工工序才能完成。传统的夹江年画采用天然植物颜料、传统粉笺、手工雕刻,这种全手工的工艺使同样的一种画,也不可能完全一致,这就是夹江年画的真实性和唯一性。<br>制作年画,首先由年画艺人先要在本地生产的竹纸上朽稿,然后把定稿拓印到另外一张竹纸上,随后把画稿贴在梨木制成的印版上,用细沙等打磨掉纸屑,只留下需要刻的内容,再由技艺精湛的师傅在木板上手工雕刻出阴阳图案开始制版。<br></h3> <h3><br>雕版制好后,再由年画师按照年画色彩,一色一版多次套印,套印完毕再经过局部渲染完成。<br></h3> <h3><br>“画工年画”则由年画师用毛笔填色。<br></h3> <h3><br>夹江年画主要作为人们欢庆年节时的装饰绘画,是人们祈福迎祥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承载着民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被喻为“赚得儿童喜,能生蓬荜辉。</h3> <h3>夹江年画蕴含着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贡献价值。</h3>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