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市占率连续五年下滑,水饺“老大”湾仔码头跌落神坛......

市占率连续五年下滑,水饺“老大”湾仔码头跌落神坛......

在中国的速冻食品界,湾仔码头一度被行业仰望,几乎达到被“封神”的地步,其水饺产品更被奉为高端水饺。然而,短短几年,光环褪色,优势渐失。湾仔码头的市场份额更是大幅下滑。

01

份额下滑,湾仔码头“高端”光环褪色

以下是一组关于湾仔码头市占率的数据:

现代渠道

大卖场

从数据可以看出来,最近5年以来,不管是全品类还是水饺品类,湾仔码头的市场占有率都在大幅下滑。我们简单计算,把每一年的市占率求一个平均值,做成折线图,会发现这个趋势非常明显。

2013年,湾仔码头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但随后的几年间,各种数据都在直线下滑,除了2017年饺子在现代渠道的市场占有率稍微有些反弹,但距离曾经的历史最高点仍然相差甚远。

在中国的速冻食品行业,湾仔码头虽然品牌知名度很高,但却是一家颇为神秘的企业。不管是信息还是人员,其和本土的速冻食品企业很少交流。在网上搜索湾仔码头,我们除了能看到各种版本关于创始人臧健和如何惨遭抛弃,然后克服种种困难创立湾仔码头水饺的报道,再难找到和这家企业相关的只言片语。

但湾仔码头确实又是一个非常牛的品牌,诞生在香港,被美国食品巨头收购,强势进军内地市场,并在高端市场牢牢占据一席之地。对于很多消费者甚至从业者来说,尤其是在一线城市,湾仔码头已经牢牢占据了他们的心智,在他们心目中,湾仔码头就是高端水饺的代名词。如今,情况正在发生变化,笼罩在湾仔码头头顶的这种荣耀和光环正在褪色。

02

品牌丛生,速冻水饺格局生变

三全食品董事长陈南在接受采访时,曾不止一次说到一件事情。当年他还在做销售经理的时候,带着三全的产品去北京参展,旁边就是龙凤的展位,别人在讲究设计、排面等,而相比之下,三全的产品显得太过土气,陈南当时对龙凤的产品和品牌充满了崇拜之情,将其视作三全赶超的目标。(后来龙凤没落,被三全收购就是后话了)

可以想见,在三全的发展过程中,另一个被视作榜样的对手应该就是湾仔码头了。或者说对于整个内地的速冻食品行业来说,在一段时间内,湾仔码头都是很多企业学习的对象。

1998年湾仔码头进入内地市场,当时内地的速冻食品行业还处于一种野蛮生长的状态,大大小小的工厂还是一种卖货的思路,根本没有品牌意识,即便是几家规模比较大的企业,也仅仅是处于品牌的萌芽期。

湾仔码头并没有介入这样的市场竞争,一开始就从一线城市着手,扎扎实实做品牌。几年时间下来,口碑、影响力便出来了,从一线城市向下快速拓展,一时间大有所向披靡,一骑绝尘的感觉。

在产品定位、渠道运作、营销推广等方面,湾仔码头的种种做法与套路一时间让本土企业不知所措。尤其是对于三全、思念这样的本土头部企业来说,突然之间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原来这么大。

湾仔码头一度被速冻食品行业仰视,在鼎盛时期有多受追捧,有一件事似乎很能说明问题。在一段时间里,湾仔码头饺子的形状成了行业经典,被称为“湾仔饺形”,高端水饺的圭臬。什么是高端水饺?就是像湾仔码头那样,皮薄、透亮、宽边,还要带托盒,要做高端水饺,就要奔着这个标准。

现在想想,当时对于本土的速冻食品企业,湾仔码头一定是一种俯视与睥睨的眼光。但时移世易,短短几年之间,情况就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

03

产品迭代,行业创新加速

如果我们复盘几家头部企业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似乎2012年三全“私厨水饺”的推出可以成为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高端水饺领域湾仔码头一枝独秀,2012年底,三全全面推出私厨水饺,进军高端产品,之后思念也跟上步伐,在随后的几年间,湾仔码头逐渐失守高端阵地,回看湾仔码头这几年的市场数据,似乎也与此相印证。

明黄色系的包装,皮薄馅大的产品,真材实料的口感,湾仔码头一度凭借这样的产品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即便是价格高出别人一截,依然有很多人买账。湾仔码头让消费者觉得“贵有贵的道理!”可多年之后的现在,我们再看湾仔码头的水饺,依然如此,要知道,是个人都会有审美疲劳的。

与此相应的是,作为竞争对手的三全和思念,则在产品创新上不断发力。三全的私厨水饺系列推出之后,口味不断丰富和完善,思念也针对高端市场推出了牛魔王系列水饺。在高端水饺上,与湾仔码头展开了短兵相接的竞争,几年之后,双方在高端产品上的差距已经基本被拉平,不论是价位还是产品品质与定位。

反观湾仔码头,在水饺上推出的创新产品北国香、云南纯、多菜多益,则市场反应平平,云南纯上市之后,甚至不少地区的经销商反映,当地消费者对口味接受不了。

而近两年,在细分市场,如儿童水饺等儿童系列产品,市场成长很快,三全、思念也大力发展并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可在这个领域湾仔码头仍旧落后一步。汤圆产品上,湾仔码头曾率先推出了创新性的水晶汤圆,可转眼之间就被三全和思念跟进,甚至被反超。为了应对市场竞争,湾仔码头甚至一度拉低身价推出了简装汤圆产品。

而渠道建设,又成为湾仔码头的短板,产品铺市率不够,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在高端产品下探渠道时未能捷足先登,市场份额反而被严重挤压。高端失守,创新乏力,渠道建设又不如三全、思念两家本土企业,这成了湾仔码头最大的尴尬。

04

团队生变,营销力度不足

在10年前,本土成长起来的三全、思念在很多方面可能还是“野路子”,但今天,他们已经成长为成熟的快消品企业。曾经,湾仔码头在销售模式、品牌建设、产品定位等各方面,远超本土企业,但如今三全、思念在这些方面丝毫不输,甚至还要做得更好。这方面,我们不得不佩服中国民营企业的学习能力。

就在上周,三全在官方微信上推送了一篇文章,“三全私厨特别赞助《风味人间》”,这个由《舌尖上的中国》原班人马打造的美食纪录片现在正热播,豆瓣评分高达9.4,三全又赶上了一次品牌传播的好机会。

从2013年,思念赞助《爸爸去哪儿(第一季)》开始,三全、思念两家企业在赞助影视、娱乐节目,电视广告等方面的投入不断,这也带来了品牌影响力的与日俱增。而在这方面,湾仔码头同样显得乏善可陈。

与此同时,管理层的变动应该也对湾仔码头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就在去年,通用磨坊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朱玺离职加盟天图资本,通用磨坊大中华区分管销售的副总裁罗彦也随后离职,他们对于湾仔码头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曾经起到了巨大作用。有传闻说,朱、罗二人离职之后,整个湾仔码头的管理层也有不小的变动。

任何一个企业或者品牌的衰落,肯定不是单方面因素的结果,湾仔码头也不例外。然而曾经的速冻水饺第一品牌,市场份额持续下跌,品牌影响力日益下滑,且大有一发不可收的趋势,这让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唏嘘不已!

编辑|新食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