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化传承研究综述--管理学论文.docx

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化传承研究综述--管理学论文.docx

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化传承研究综述1 摘要:保护和传承以非物质文化为代表的民族传统文化是各国的共识,有利于各民族的交流和创新。本文 从“非遗”传承的意义与价值、保护和传承问题出发,收集和整理多篇文献,加以分析和评述,并重点梳 理了“非遗”创意化传承的的基本问题:概念解读和创意化传承的基础研究,以及“非遗”创意化传承的 发展问题:原则、途径,最后对文献研究的方向以及呈现出的问题进行了说明和展望,以期对相关研究提 供思路。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创意化 活态传承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C 93-05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进入新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社会观念快速变化,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传统文化面临危 机。富有特色的民间工艺日渐式微或正在消失,有着丰富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的村寨村落 被破坏,民间手工艺后继乏人,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流失严重。[1]这样的严峻形势早已是一个 世界性的问题,首先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一些发达国家便率先制定了保护自己民族文化的法律 法规,例如,日本的《文化财保》[2]、英国《21 世纪文化遗产保护古迹保》[3]、法 国《马尔罗法》[4]等。1972 年,为保护和挽救世界上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公约标明了国际社会对于保护人类数千年文明 发展历程中留下的物质文明的共识,并要将它们传承给后代的坚定决心; 继而,2003 年通 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人类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极有魅力的非物质文化再一次 呈现在世界面前,然而,这样的“再次”却并不“辉煌”。 该《公约》特别要求对各国和 各地区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清点,列出急需抢救的重点和有重要代表意义的遗产项目, 并要求建立一个由专家和各会员代表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协调有关工作。这 再一次说明了世界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严峻形势。 中国拥有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不少传统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例如 春节的家人团聚、共享年夜饭等习俗,但不得不承认,在时代的发展变化中,部分习俗、传 统技艺等文化确实走向了衰微,甚至濒临消失。例如,神话传说《白蛇传》中那把为许仙、 百白娘子牵线搭桥的 “油纸伞”,曾是古代中国人的生活必需品,然而工业化时代让现代 人拥有了价廉物美的各种现代伞具,油纸伞的制作便成为了极少部分人掌握的工艺;工艺复 杂的傣族油纸伞的制作更是陷入了面临失传的境地[5]。 为研究“非遗”活态传承与创意产业发展耦合机制,以及“非遗”在保护与传承中的创 意化发展,笔者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关键词在文献数据库里进行 初级搜索,找到了数以万计的相关论文,再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为关键词,在 知网、维普、万方等主要数据库里进行搜索,发现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传承主题的 1 2018 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非遗活态传承与创意产业发展耦合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 18YJA630073)研究成果。 研究仍有上万篇,但以“非遗”创意化传承为研究主题的论文从 2006 年开始出现,2007 年 之后明显增多,2019 年达到顶峰,这种现象可能与 2007 年为“中国创意年”以及 2010 年 上海世博会的召开有一定关系,由于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2020 年开始有所回落,但从数 量上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化保护及传承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新鲜研究话题。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现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