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行业  机械  设备  教师  系统  经纪      参数  蒸汽 

《百年巨匠——林语堂》在漳开机| 延伸阅读:林语堂,一种我们所理解的生活

   日期:2023-02-25     浏览:77    移动:http://www.dbeile.cn/mobile/quote/164.html

  闽南网2月24日讯(闽南网记者 卢樘龙 文/图 )2月24日上午,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等单位联合摄制的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林语堂》开机仪式在漳州市林语堂纪念馆举行。

  此次开机仪式由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共漳州市委宣传部、漳州市芗城区委宣传部、林语堂纪念馆、《百年巨匠》摄制组共同举办。

  开机仪式上,漳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吴卫红,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秘书长、《百年巨匠》监制牛彤,《百年巨匠》摄制组代表先后致辞。

  作为《百年巨匠•国学篇》拍摄人物之一,《百年巨匠——林语堂》将于明年拍摄完成,并将在多家融媒体平台播出。该片将通过精心构思的镜头和言简意赅的叙述,形象生动地展示林语堂先生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画卷,讲述其如何一步步成为蜚声中外的作家、翻译家,深层次探索一代大师的心灵世界。

  《百年巨匠》是我国第一部聚焦20世纪为中华文明作出突出贡献的大师巨匠的大型系列人物传记纪录片。已完成的《百年巨匠》纪录片陆续在200余家平台播出,分为美术、书法、音乐、文学、京剧、话剧、国学、教育、科技、建筑、非遗等篇章。

  推荐阅读:

  林语堂,一种我们所理解的生活

  作者:陈子铭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面孔,面孔里写着城市的前世今生,也写着关于城市未来的隐喻。

  林语堂是漳州古城的另一张面孔。

  那一年,他十岁,沿着那条被称作母亲河的九龙江,抵达厦门,然后去了上海,接下来去了欧洲和美洲,最后到达海峡对岸,那个可以终日听到乡音的地方。漳州是他生命的起点,也是等在梦里的故园。

  至于漳州府城,则是一座浮在时光中的城市,大约在一千多年前,人们为自己打造了这么个城市,然后花数十代人的时间,做成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模样。那些唐朝的庙宇、宋朝的府学、明清的牌坊、护法运动时的老街,还在那儿。建于光绪年间的接官亭礼拜堂,据说林语堂的父亲林志诚晚年曾在那儿任职,林语堂喜欢的水仙花,还在年年的新春开着;农历二十四送灶君的麻糍,一样可以甜得粘住上天禀事的灶君的嘴;萝卜糕还在餐桌上;东门的小伙计大抵是不在了,不过那地方习惯上还叫东门……现代人喜欢玩穿越,到了这样的城市,果然一下就穿越了。

  这样的城市是很适合做梦的,比如像林语堂设想的那样,得一个月顽闲,换上一件不太旧的长褂,着一双不太新的皮鞋,带一渔竿,携一本《醒世姻缘》,雪茄若干,好心情若干,恍惚之间,即不知身在何乡,今夕何夕;又比如在古城里悠游,听足音在清凉的石板路上响过,千年时间在身边哗哗流过,红男绿女一笑而过,谁在宋河边杨柳下轻唱《乡情宰样好》,这种城市生活,自然比较和乐。

  所谓林语堂式生活,一半来自于自由自在的天性,一半得益于用心经营后的物质丰盈心情笃定,数百年下南洋渡台湾,走南闯北,眼界心量,大抵是有的。寻常人家,也不至于把平和当小器。如肯一声断喝,何尝不是气势干云。

  人们说这个城市时,常不免神思遐想,觉得林语堂颇像这里的人,这里的人颇像林语堂,其实说到底,他们本就是同一群人。

  所以,人们把漳州古城做成林语堂时代的模样,“唐宋古城、明清街区、闽南韵味、侨台同辉”,这个设计亮点贴近现代人的休闲理念。把老建筑、老字号、老生活、老营生拢统于大约1平方公里的旧城,是百姓热议的话题。项目建设和百姓欢喜的绑在一起,是社会进步。不过做这活儿需要专业知识,需要心情,也需要感情。在今天,复制可能代表一种技术成就或文化成果,但是物质是可以复制的,精神不行。所以人们希望项目做成后,古城不会仅仅是别人的古城。或许哪一天醒来,推开雕花的窗户,可以看光阴流转,财富聚散,街上车来人往;可以坐在阳台上喝茶,看花开花谢,听邻家女孩的笑声在风中飘落,直到天色渐晚,心情沉淀。如此这般,漳州古城的底韵,就找回来了。至于古城身侧高楼如林,玻璃幕墙的光泽,和古街夕照交相辉映,这样的景致,也不违和。

  漳州府城南门外九龙江,也是一条有意思的河流。这条河在大航海时代有过千帆竞发的日子,现在仍然是漳厦两地的母亲河。克拉克瓷就是沿着这条河从漳州的山里顺流而下漂洋过海的,来自坂仔乡间的林语堂也是。林语堂晚年如数家珍般向人们描绘的九龙江两岸良辰美景,丹荔、桔园、竹林、蓬船,从水面漂来的笛声,现在还在漳州人的生活里,像当年滋润着林语堂的心灵一样,滋润着现代漳州人。

  这条河后来建了许多桥,把南岸的城市与北岸的城市连在一起,白天,车水马龙;夜里,霓光溢彩,在这样一座现代城市,滋养过林语堂的闽南风隐隐约约。

  沿九龙江上行十里至天宝镇五里沙,那是林语堂的老家,林氏族人至今还生活在那里,林志诚夫妇的坟茔也在那里。那里地秀而美,有天宝大山山势西来,九龙江水水流东去,十里蕉园,绿影婆娑,香蕉种植与贸易是当地一大产业。林氏族人从文者有之,贩蕉者亦有之,大师与蕉园,冥冥间似有许多牵连。

  大师故里,本就是一个好题目。林语堂文化园是城市一处胜景。春风和煦时,游园是一美事。极目四望,天宝阁翼然于万顷蕉风,十余里步道,蜿蜒曲折,亭台楼阁,起伏错落,人们与自然相亲,与大师心语,向天公祈福,心和而乐。语堂先生倘若天上有灵,看乡人如此,亦当莞尔。

  这些日子,城市的精神体魄越发的舒展起来,中心城区在经历了千年的稳定之后,西移、东扩,拥江达海,打开放眼世纪的情怀。漳州古城、五里沙故里、九龙江海湾地区收拢在同一座城市的天宇下,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滨海城市相互叠加,我们看到千年的荣光、岁月的韵味,在现代城市的镜像里交织。城市走到了她历史上最好的时刻,这个滋养了文学大师的城市,在新世纪,还将生长出怎样的花朵?

  人们对自己的城市有信心,生活便和乐。现代生活赋予城市更多的塑造个性的自由,人们对城市的要求不免水涨船高。当人们不得不面对文明社会的若干生存困境时,叩问自己的前世今生好像成了必然。漳州曾以劲健与文质美于东南,称“海滨邹鲁”“文献名邦”,让自己的城市少一些烟熏气,多一些诗和远方,让空气干净些、水流明亮些、视野开阔些、生活写意些,这样的取向,也循乎自然。

  所以,人们常有这样的期待:让林语堂这张漳州面孔能够清晰一些,清晰到让人们能够明辨,什么是自己的城市,什么是自己的生活。

责任编辑:李晓灵
本文地址:http://www.dbeile.cn/quote/164.html    多贝乐 http://www.dbeile.cn/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行业动态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3001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