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李子柒是不是中国文化输出

李子柒是不是中国文化输出

李子柒是不是中国文化输出?

最近,背着“岁月静好”“田园牧歌”标签的古风美食博主李子柒,被丢进了口水卷起的漩涡。

起因是她在海外的影响力被广泛关注。截至目前,李子柒在海外视频网站Youtube上传了104个视频,斩获粉丝750万+。

在这个繁冗复杂的社会,我们可以听到许多声音,关于夸赞或者诋毁。这些都可以盖过它原本的样子。

先说说李子柒的世界。

她的世界,是雨落屋檐,灶台炉火;是挥锄刨姜,石磙碾玉;是肩抗枯柴,黄瓜入怀,既满足了人们对山水田间生活的想象,也在喧嚣闹腾的人心中营造出一片桃花源。

有人说,某种程度上,李子柒把古人的山水田园梦具象化了。她的作品扎根在中国传统农家的衣食住行、行走坐卧。在光影流淌中,观者感受到了一股似乎非常熟悉、但又久未谋面的烟火气、生活味。

穿得朴实,气质干净,话不多,手脚勤快……李子柒能打通中西审美,靠的就是她传递出的一份对生活的热爱、一种恬静的感觉。

“她是如此美丽且富有才华,就是我想象中的公主。”

“哇,中国文化太令人震惊了,谢谢你分享给我们,你太令人震惊了。”

这是国外网友给李子柒的留言。他们看懂了李子柒,看懂了中国文化,文化隔阂似乎轻易被一个年轻的小姑娘化解了,这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李子柒能在海外收获这么多的粉丝和称赞?

首先,文化传播不是辩论赛,说得咄咄逼人,能服人之口却难以服人之心;实际上,它需要娓娓道来,润物细无声。

李子柒视频的一个特点是,慢。镜头里的她,十分从容,干什么都是慢条斯理的,都是一板一眼的,容易让人联想起木心的《从前慢》。

再者,文化展示不是秀肌肉,硬塞过来一把宣传资料,那是十字路口给车主发房地产广告的做法。

李子柒视频的一个特点是,小。她干的就是农村里的家务活,都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没有豪言壮语,话都没几句,就是认认真真做自己的事,反而让人看着挺舒服。

还有,文化沟通不是写论文,非得面面俱到,特别严谨。有时候,抓住一点就够了。比如在外国人眼里,中国人都会功夫,都能做一手好吃的饭菜,所以成龙干脆拍了一部会功夫的厨师的故事——《一个好人》。成龙很明白,要想让文化产品跨文化传播,必须把本民族的一两个特色发扬光大,所以“Jackie Chan”的作品才能远播。李子柒的视频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专,主打就是传统美食与生活。

我们虽然不喜欢给人、给事贴标签,但是传播规律证明,“标签化传播”确实有效。中国人都会功夫吗?当然不是,但能说李小龙、成龙做错了吗?一个鲜明的标签,能让我们在与不同文化人往时,迅速在对方心中树立一个形象。

听他们说

央视热评:没有热爱就成不了李子柒。同样,没有热爱也看不懂李子柒。如果说她的作品我们中国人多多少少都会感到熟悉,那外国人呢?完全都是带着好奇就成就了李子柒的海外传播奇迹吗?不是,不是好奇,而是他们看懂了李子柒的热爱,也触动了他们心底里的热爱。这种热爱是相通的,也解释了为何李子柒的很多作品完全没有翻译却依旧不影响这些视频火遍全球。

白岩松:李子柒在面向世界的传播中,没什么口号,却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口味,更赢得了口碑。有人说,“摆拍”、“假”,但除了纪录片,电影中的“假”也不妨碍触动人心。过高评价或过低质疑都不一定对,微笑着鼓掌是最好的。如果来自民间并走向世界的网红由一个变成上千个,那中国故事就有得讲了。

中国日报:如果说中国人喜欢李子柒是因为文化认同,一众国际友人的热捧料想是因为民心相同、情感共鸣和价值同频。地球村的居民们,虽有远近,但其实有着同样的辛劳和焦虑,同样的期盼和渴望,天然对勤劳、智慧有赞赏,对仁爱、尊老有感动,对中华文化有认同,对大自然馈赠有敬畏,希望看到美好、感受美好、传递美好。再次印证那句话,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听她说

“你眼中的生活技能,或许只是别人的求生本能。

李子柒近日接受新浪会客室采访时如是说,一语道破自己成长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童年有幸接受过资助,并有公益计划的她说“我的生命被别人照亮过,就像光一样,我相信那些孩子将来在有能力的时候,也会把这束光照到更多人的心里面。

她说,“我能走到现在是这个社会给予我的…如果我还有能力,就想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想向全世界的人展示中国文化。

她说“成功这两个字太重,我只是拍出了我的生活。改革开放41年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家家户户都是小洋楼…想要把日子过成什么样子,更多的取决于你自己本身想要过什么样的日子,以及你是否愿意为之努力。

时代馈赠,让李子柒不仅成为自己视频里的主角,更是主宰自己生活和命运的大导演。别捧别踩,把她的世界还给她。希望人与人之间,多一点善意。每个热爱生活、努力奋斗的人,都值得被尊重,都可以讲出自己的中国故事,活出中国人的精彩和自信。

图片网络

文字网络

编辑王雅琪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