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让中国文化中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技艺几近失传,春秋时期由楚绣延伸得来的汉绣如今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湖北一位名为张先松的77岁汉绣手艺人,为了将自己一身的绝技传承下去,拿自己每月的三千元退休金,倒贴钱开设授课班,收徒传艺。
01 汉绣的艰难处境
然而就算张老先生不但不收学费,还自掏腰包置办学习场所和所需物,也仅仅只有屈指可数的7个人来学艺,而这7个人中仅有一人是全职学习汉绣,其余人恐怕都是心血来潮,一时兴起,来学就是图个好奇,没有常性。
要知道,汉绣在古代可是盛行一时,而能达到如今张先松老先生水平的汉绣大都是皇家的品,老百姓怕是连一睹"芳容"的机会都没有。
正如其名,汉绣始于汉代,因为春秋战国时战乱频繁,女子不能出兵打仗,所以只能待在家中的女子就开始研究起楚绣,以此打发时间,有些心灵手巧的女子就用一针一线勾勒出了当时的社会百态。
到了汉代,楚绣的刺法得到优化,延伸为我们现在所说的汉绣。
汉绣相比于楚绣,不仅完美地继承了其精细的绣法,更是在其基础上添加了更加复杂丰富的繁杂绣法,而由这种绣法所呈现出的刺绣作品更加生动形象,给人以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
现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根本没给人们静下心去钻研某个东西的机会,就更别提钻研技法繁杂的汉绣了。
热爱汉绣的张先松当然也清楚在这个时代,想要传承汉绣,十分困难,但他又不甘心眼看着如此优秀的文化瑰宝、传统技艺失传,所以77岁的他省吃俭用,就算倒贴出全部退休金也努力为弘扬汉绣出一份力。
看到张老先生如此努力,我们不禁会疑惑,张先松一个男子为什么会接触到因女子而起源的汉绣呢?又为何对汉绣如此"痴情"?汉绣对他究竟有着怎样特殊的意义?
其实张先松与汉绣的故事都要从一场意外说起。
02 阴差阳错地闯入汉绣的世界
在张先松上小学三年级时的某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和小伙伴们到江边玩耍,他们沉迷于收集好看的石头,长得越奇形怪状,越能勾起他们的兴趣,对此乐此不疲,这也是许多小孩子的童年趣事。
然而不幸的是,在张先松兴奋地拾起一个心仪的石头后,突然发生了爆炸。
原来这个江边之前是雷区,张先松看上的那块石头下面有工兵排雷时的"落网之鱼",所以当张先松一拿起石头,就发生了爆炸。
这次意外让年幼的张先松一下子失去了三根手指,只剩下大拇指和中指,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对还只是小朋友的他来说不亚于世界末日,吃饭都变得困难的张先松一下子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动力。
万幸的是,在家人朋友的悉心照料以及暖心的鼓励下,张先松慢慢走出了爆炸带给他的心理阴影,对生活再次充满希望。
为了更好的生活,张先松决定通过学习刺绣这种细致的针线活,来锻炼仅有的两根手指的灵活度,以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
随着对刺绣的慢慢了解,张先松接触到了更多种类的刺绣,这其中就包括汉绣,他被汉绣精美的工艺震撼,兴致勃勃地学习起来,对汉绣了解地越多,他对汉绣的热情就越高涨。
张先松就这样因为一次不幸的意外,幸运地闯进了汉绣的世界。
1961年,张先松拜汉绣高手李玉山为师,李玉山对这个身残志坚的孩子十分喜爱,于是将自己的毕生所学都教给了他,求学若渴的张先松很快掌握了师傅独特的技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经过张先松的刻苦学习,他的技艺逐渐赶超师傅,上了更高的一个层次。
张先松也没想到自己这一学就学了五十多年,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而张先松付出的是五倍"功","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先松的汉绣技艺变得炉火纯青,他的很多作品都被博物馆收藏起来。
这就是张先松与汉绣的不解之缘,汉绣对张先松来说意义非凡,因为可以说是汉绣重启了他的人生,让他因意外而灰暗的世界再次五彩斑斓起来。
汉绣陪伴了张先松大半辈子;张先松也守护了汉绣五十余年,他也将继续用自己余下的生命守护传承汉绣,让这个文化瑰宝永不褪色。
可是我们也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对于汉绣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仅仅靠张先松这样为其奉献一生的守护者一人出力,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只有我们普罗大众对这些濒危的文化真正地重视起来,都成为它们的守护者,让张老先生一样的人在守护的路上不再孤单,才能让我们的子孙也能有机会看到这些瑰宝。
可悲的是,和汉绣同样面临失传危机的文化瑰宝还有很多,例如皮影戏、泥塑和贝雕等等。
03 传承濒危文化 任重而道远
同样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贝雕就是利用贝壳的天然纹理、形状,经过雕磨而成的工艺品。贝雕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五千多年前,我国沿海地区的古人就有雕刻贝雕的习俗。
而今天,由于贝雕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培养一名贝雕工人又需要很长时间,所以贝雕技艺也陷入失传的险境。
传承这些濒危的珍贵文化,我们还任重而道远。
我认为国家可以办一档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目,让大众有机会了解到这些文化的起源,感受它们的魅力;大众也应该尝试开拓自己的视野,主动地去了解祖先都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奇珍异宝"……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www.dbeile.cn/news/8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