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金东区第六批非遗项目名录

金东区第六批非遗项目名录

  釉色莹润有如玉器,色如深海玳瑁的“玉青瓷”如何制成?金灿灿的佛手如何成为人们桌上的各色美食?充满喜庆之气的迎蜡烛灯活动背后有着怎样感人肺腑的传说?……日前,区教育(文化体育)局公布区第六批非遗项目名录,全区6个项目入选,分别是“金华山”金佛手生产加工制作技艺、婺州窑玉清瓷烧制技艺、金东迎蜡烛灯、金东壁画、傅村蛇拳、金东面塑。今天,记者带您深入了解一下,这些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老、传统、珍贵的技艺和文化活动。

  蛇拳

  项目名称:蛇拳

  项目类别:传统体育与竞技

  保护单位:金东区傅村镇溪口村

  有关蛇形的拳术类别很多,如四大名拳之一的形意拳有以蛇形为动作的套路,少林拳有以蛇形为主的蛇拳,南拳有以蛇形为主的蛇拳,而太极拳更是由张三丰观蛇鹤相斗创编,还有以模拟蛇的各种运动形象结合技击的象形拳类。传统蛇拳的动作开合得宜,刚柔相济,以柔为主,柔中带刚,上体要求松柔,下肢则要灵活,做到步活而桩实。

  蛇拳已有上千年历史,傅村镇溪口村村民傅国钢是第五代蛇拳代表性传承人。多年来,他与师傅陈根源共同努力发展蛇拳,改编创作了全国绝无仅有的蛇拳对练,并在全国枪术邀请赛作开幕式表演,在杭州世界养生大会大型晚会作特邀表演,均获大家一致好评。

  “练习蛇拳,有实战价值,有比赛观赏的价值,有达到强身健体、健康长寿之功效。”傅国钢说,蛇拳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是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是人们长期积累起来的一宗宝贵文化遗产。

  婺州窑“玉清瓷”烧制技艺

  项目名称:婺州窑“玉青瓷”烧制技艺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保护单位:金华市古婺窑火陶瓷文化有限公司

  在婺州窑的传承过程中,窑工们用自已的智慧和勇气,闯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危难和困境。为在继承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金华市古婺窑火陶瓷文化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开发融合现代审美和婺州窑特色的艺术瓷茶具产品,在深刻反思古婺州窑的兴衰荣辱的同时,以传承传统婺州陶瓷技艺为基础,不断吸取其他窑系和其他门类的优秀技艺元素,“玉青瓷”因而得以走进大众市场。

  “玉清瓷”以精选的高岭土及玉矿砂为主原料,运用了独特的“无缝倒角脱模工法”刻画立体造型和手工雕模、注浆、成型、素烧、手工打磨、上釉、烧成等72道工序。成品有别于目前国内外的瓷器茶具,瓷质白透细腻温和,釉色莹润有如玉器,色如深海玳瑁,具有“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透如灯”和“过雨天青色”的独特质感。

  迎蜡烛灯

  项目名称:迎蜡烛灯

  项目类别:传统民俗

  保护单位:金东区岭下镇日辉路村

  主管部门:金东区教育(文化体育)局

  迎蜡烛灯流行在金东区岭下镇(日辉路村)、澧浦镇(方山村)、塘雅镇(马头方村)、多湖街道(雅地村)、赤松镇(桥里方村)一带,是民间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一种民俗花灯形式,现在其他地方多已失传。

  日辉路村迎蜡烛灯习俗,源于东汉时期的一个典故。据传,西汉刘氏江山被王莽篡夺,以至亡国,而刘秀有复汉之志,王莽极为痛恨,下令追杀。刘秀就逃到江南的一座县城避难,不料被追兵探知,围城捉拿。为帮助刘秀躲避追捕,村民将刘秀藏于一座小庙中,为以防万一,用木头和毛竹设计制作了七根蜡烛灯,让刘秀藏身其中的一根,以过年迎蜡烛为名,在农历正月十三日抬出城而脱险。刘秀复国成功后,为报答该县城百姓的救命之恩,下旨拨皇粮救济百姓,并特免全城百姓三年赋税。从此每年的正月十三晚上,迎蜡烛灯习俗便风行大江南北并世代延续。

  迎蜡烛灯的表演内容、形式道具等,基本与迎龙灯类似,要放铳、鸣锣开道,锣鼓乐队奏乐,每户人家都要在蜡烛灯经过时点烛、焚香、放鞭炮,以祈求全家平安幸福。出迎时最大的蜡烛灯在前面,蜡烛灯顶端装一朵大红彩绸花,倒挂彩绸条,演出时,村民身着民族传统服饰,腰间系红带,以增添喜庆之气。

  壁画

  项目名称:壁画

  项目类别:民间美术

  保护单位:金东区孝顺镇浦口村

  主管部门:金东区教育(文化体育)局

  在金东区,壁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本地独特的人文环境造就了壁画独特的艺术特色,本地人一般将其称之为“泥水画”。目前,全区各镇乡(街道)现存的大量明清及民国古建筑中均保留着壁画,其中,以澧浦镇琐园村,曹宅镇潘村、曹宅村,孝顺镇浦口村,傅村镇山头下村等地居多,保留较好。

  在以前,壁画大多是泥水匠粉好墙当场画上去的,要更美观的就请专业画师描绘,或请书法家题字,细心画在祠堂、寺庙、厅堂、古建筑檐口上。如今,画壁画的泥水匠的身影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这一门珍贵的技艺逐渐面临失传的危险。

  孝顺镇浦口村村民俞文建是个绘画爱好者,十五岁开始学画画,后来慢慢迷上了“泥水画”。在他看来,壁画是每个时代的烙印,金东一带古建筑上的壁画,继承了徽派古建筑风格,又有东阳木雕图案特色,散发着很浓的传统味道,反映了那些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民俗文化等历史资料,都是无价之宝。

  俞文建表示,壁画一些内容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给人以积极的教化作用,现如今政府文化部门高度重视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相信壁画又逢盛世,会慢慢兴盛起来。

  金佛手生产加工制作技艺

  项目名称:金佛手生产加工制作技艺

  项目类别:传统医药

  保护单位:浙江锦林佛手有限公司

  主管部门:金东区教育(文化体育)局

  状如观音纤手、果形奇特美观、色泽金黄靓丽、寓意福寿吉祥,这是金华特色产品佛手在人们心中留下的印象。在金东区,佛手种植历史悠久,佛手文化底蕴深厚,如何增加佛手本身价值,增加佛手种植户收入一直是全区农户希望解决的问题。

  以前,佛手除了观赏之外,别无它用。大多数种植佛手的农户只有种植出外表美观的佛手才能收到经济利益的回报,一旦佛手长势不好,农户就将面临很大损失。2006年开始,种植佛手的农户越来越少,为了不让金华佛手这一特色产品流失,将金华佛手进行保护并传承下去,浙江锦林佛手有限公司设立了专门的团队对佛手植株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发现,造型美观的佛手居然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对人的肝、脾、胃、肺有不同程度的益处,自此改变了过去单一生产经营佛手这一模式,佛手深加工成为了佛手产业发展的一大重点。浙江锦林佛手有限公司将佛手深加工技术命名为金佛手生产加工制作技艺。

  该技艺充分挖掘了佛手产品的价值,将佛手的根、茎、叶、花、果一一利用起来,通过深加工制成佛手养生茶、美人茶、佛手蜜饯、佛手罐头、佛手酥、佛手酒等多种健康养生的美食,大大丰富了佛手产品价值,带领越来越多的人步入到种植佛手、开发佛手的领域中。

  面塑

  项目名称:面 塑

  项目类别:民间美术

  保护单位:塘雅镇下吴村

  主管部门:金东区教育(文化体育)局

  面塑的分布区域非常广泛,在我国山西、山东、河北、河南、江苏、浙江等地都有流传,金东面塑主要分布在塘雅镇下吴村。

  相传面塑的祖师爷是诸葛亮,传到现在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现存最早的古代面人是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地区的唐代面人及面猪;到了宋代,捏面人已经成为民间节令很流行的习俗;明代时,面塑逐渐脱离食用演变成单纯的艺术形式;明清时期,便成为了艺人的谋生手段;现在,受文人艺术的影响,面塑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更新,表现技巧更加成熟和完善。

  金东面塑用的材料是三成糯米粉和七成面粉掺和而成,加上适量的蜂蜜、甘油、防腐剂等材料搅拌、揉匀,放到蒸笼里蒸半个小时左右,再拿出来放凉后上色,制成各种颜色的面泥。艺人通过揉、搓、挤、压、挑、按、拨、剪等各种手法,把面团做成各种人物、动物以及花草。做成的人物、动物形象传神、活灵活现,令人赞叹不已。

  塘雅镇下吴村村民方金铨从一个河南人手中学到这门手艺,并十几年来以此谋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民间手工艺术更加认可,更加重视,越来越多的人走到保护民间艺术,开发民间艺术的行业中来。新一代面塑技艺传承人方苗平表示,接下来计划开办面塑制作的培训班,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和学习面塑,把民间艺术发扬和传承下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