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这些北京传统体育项目也是非遗?快来了解下~

这些北京传统体育项目也是非遗?快来了解下~

“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了中华民族的健身经验与健身理念,是反映中华民族发展进程的‘活态历史遗产’。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后,太极拳、八段锦等许多体育非遗项目在大众健康、新冠患者康复中发挥了独特的防疫、抗疫价值。” 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司长涂晓东的这番话道出了传统体育非遗的魅力所在。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推出的《非遗·恒心》纪录片,呈现了当下我国对传统体育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成果。在国家级非遗中,北京也有多项传统体育项目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保护,如天桥中幡、抖空竹、围棋、象棋、口技、通背拳等,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项目的特色与传承情况吧。

天桥中幡

中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晋朝,原本是古代皇室宫廷的一个表演项目,是具有仪仗特色又可用于比赛力量的一种旗帜。据天桥中幡第四代传承人付文刚表示,中幡表演时,要将竿子竖起托在手中舞出花样,其表演动作样式各有形象的名称,如将竿子抛起用脑门接住为“霸王举鼎”,单独以拇指顶住中幡为“金鸡独立”。为将这一技艺传承好,付文刚组建了北京付氏天桥宝三民俗文化艺术团。在付文刚的带领下,艺术团受邀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60周年大庆等多场重大活动的表演,在印度、埃及、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也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抖空竹

空竹在我国有600年以上的历史,是靠四肢巧妙配合完成的运动项目。抖空竹有诸多好处,当双手握杆抖动空竹做各种花样技巧时,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下肢的胯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加之颈椎、腰椎都在不同程度地运动着,同时需要脚步跟随,巧妙配合才能完成既定的花样动作。这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提高四肢的协调能力和灵敏性。据了解,近些年,抖空竹代表性传承人李连元所在的广内空竹文化艺术团每年大小活动近百次,给空竹人、观看表演的人带来了欢乐,尤其让人高兴的是,有些老人因抖空竹告别了肩周炎、消化不良等疾病。

围棋

作为一种传统智力竞技游戏, 围棋空枰开局,对弈进程自简至繁,由浅入深,千变万化,终局后复又空枰,重待来者。围棋不仅是一种有趣的竞技运动,还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其广阔、深邃的内涵已经构成独特的文化形态,在对弈、心理、棋手道德、文学表现和政治、经济等多方面显示出丰富深厚的底蕴,体现了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项目保护单位,为引导人们通过围棋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中国围棋协会于7月1日与人民出版社达成战略合作,旨在建设新时代中华围棋文化系统,推动围棋文化立足中华土壤、走向世界。

象棋

起源于中国的象棋有2000多年历史,是一项普及性比较高的传统智力竞技游戏。棋盘中的九宫象征皇宫,代表皇帝的帅(将)及代表皇帝身边近卫的士只能在九宫中活动,代表大臣的象(相)则只能围绕九宫行走,代表战士的兵(卒)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这种布局是中国封建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其对弈过程有教导、学习古代战争的意义。象棋简单易学,又因变化无穷而易学难精,具有文化、教育、竞技和娱乐等多方面的价值,从古至今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当代国际交往的增加,象棋已经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口技

口技主要运用人体的口、齿、唇、舌、喉等部位,用复杂的发声方法,模仿风雨雷电、动物鸣叫、乐器等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其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时期人们为了狩猎而进行的声音模仿。据口技第四代传承人方浩然介绍,明清以来北京口技大为发展,清光绪年间,被人们称为“天桥一绝”的“百鸟张”学禽鸣丰富多彩,能以假乱真,引来真鸟交鸣,具有很高的技艺功力。对于方浩然而言,传承这门古老的技艺,不是简单学学了事,还需要做些“新鲜”的事情,在每个时代都要找到独特的新声音。这份创新精神,让“口技”表演能够有更具冲击力的表演形态,引得更多的年轻人产生兴趣。

通背拳

通背拳是一种讲求技击实战的中国传统武术拳种,仿猿之长臂为形,效猿之灵快为意,因而又有“通臂拳”之称,至今已流传150 多年。通背拳属于在中远距离克敌的拳法,放长击远是其主要特点,为达“一寸长,一寸强”的效果,要求探肩拔背,手臂尽量远伸。习练时特别注重腰背的发力作用,以腰带臂,行于掌指,动作要连贯,劲意不断,一气呵成。据了解,日前,首届通背拳网络公益大赛成功落幕,这是通背拳专业委员会在疫情期间认真落实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习练传统武术健身防病的倡议,以“习武健身,科学防疫”为目的而举办的网络赛事,为这一古老拳种的进一步挖掘发展和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新文章